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疫情退燒下的復甦之路 超前思考疫情「流感化」的新經濟

作者 台灣銀行家
發佈時間:2021/03/09 15:51
最後更新時間:2021/05/19 23:25
疫苗施打在全國逐漸普遍,是2021年抗疫最重要的武器。(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疫苗施打在全國逐漸普遍,是2021年抗疫最重要的武器。(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作者:蘇偉華

【台灣銀行家】疫苗施打逐漸普遍,是2021年各國抗疫最重要的武器,但是疫苗並非萬靈丹,也無法在短期內普及化,疫情逐漸退燒下的經濟復甦,要如何期待與準備呢?

 

在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籠罩全球一年多後,2021年疫苗以史上絕無僅有,堪稱奇蹟的研發與注射進度正快馬加鞭進行著,截至2月中旬已注射1.48億劑,其中接種率最高的以色列,自2020年底不到1個月,為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接種了疫苗,數據顯示接種首劑疫苗後感染率降低。疫苗雖無法預防所有COVID-19的輕度和無症狀病例,但的確可顯著減少重症死亡案例以及傳播速度,從而減輕醫療系統的負荷。

疫苗發展歷史比較。(圖/台灣銀行家)


以色列施打疫苗效果。(圖/台灣銀行家)

 
隨著美國輝瑞藥廠(Pfizer)、德國BioNTech、美國莫德納(Moderna),以及牛津大學的阿斯特捷利康(Astra Zeneca)疫苗推出,以及尚在研發中的上百種疫苗,可以預見隨著接種規模擴大,將對整體經濟活動逐步產生影響,加速經濟回升步伐,各國限制經濟和社會活動將趨緩,復甦之路漸漸清晰。

疫苗非終結者,疫情可能長期共生

然而,儘管好消息不斷,但距離終結COVID-19恐怕還言之過早。許多專家指出病毒很可能會像流感一樣,長期與人類共生,這對於政府需要如何應對具有深遠影響。首先,製造和分發足夠的疫苗來保護全球78億人口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上述3種疫苗,都需要施打2劑,始能發揮預期效果,所以需求量還是人口的2倍,應逾150億劑;而疫苗保護時間有多長,目前尚難確認,因此實際的需求量恐怕是150億的倍數。

此外,目前占全球人口16%的富裕國家,購買了全球70%的疫苗,而有高達85%的國家尚未開始疫苗接種計畫。例如澳洲人口雖然僅2,500萬人,但澳洲政府卻一口氣囤積了1.5億劑,整整是人口總數的6倍之多。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研究稱之為「疫苗民族主義」:在2023年之前,疫情仍可能到處發燒。

第二個原因是病毒的不斷變異。例如在英國發現的超強病毒變異毒株(B.1.1.7)已經在多國出現,新變異的傳染性比其他病毒株高出5至7成以上,加重社會隔離措施的壓力,促使英國於2021年1月再度實施大規模封城到3月。雖然專家認為當前的疫苗仍能發揮作用,但未來若持續再進化新的毒株,其中某些毒株,疫苗就未必能對抗。例如巴西與南非發現的新變異,甚至可能使先前康復具免疫力的患者再次發病。

其次,是接種速度遠遠不如預期;一方面是來自於對疫苗安全性的質疑,根據易普索(Ipsos)調查,多國願意接種疫苗的比例介於4至6成左右,這種猶豫態度將影響產生群體免疫的效果。且因長期封城,許多人已經疲乏鬆懈,無形中加速病毒傳播;另方面,疫苗運送及保存的問題,亦是一大挑戰,目前輝瑞、莫德納之mRNA疫苗,生產快速但保存條件嚴苛,如輝瑞藥廠疫苗,必須保存在零下70℃以下。而許多國家,尤其是中低收入國家,並不具備這樣的冷鏈處理能力,而美國原本預計在2020年底達成2千萬人接種完第一劑疫苗,也僅達到目標數1成左右,距離群體免疫目標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疫苗加速刺激金融與經濟

 
疫情雖重創經濟,使多國GDP萎縮,但疫苗的出現也讓人們對經濟復甦的期待升高,多國股市金融指數因此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如美國S&P 500指數,自2020年11月3日總統大選以來上漲了15%。但諷刺的是,2020年12月也是疫情以來美國死亡病例最多的月份。

因此,疫苗的推出進度成為推動金融市場起伏的重要影武者;例如,2020年5月18日莫德納公司在官網發布其疫苗實驗的有效數據,帶動其股價盤前急漲近40%,全球為之興奮,油價一度暴漲逾10%,歐美股市集體大漲,道瓊指數漲逾千點,黃金卻暴跌;然而隔天(5月19日),由於其公布數據有不少值得質疑之處,市場也隨之急轉直下,莫德納股價大跌逾10%,同時歐美股市集體收跌,原油也轉跌,黃金則漲勢再起。高盛(Goldman Sachs)的報告則以輝瑞公司疫苗為例,指出疫苗的消息對於不同領域之金融市場有顯著的推波助瀾作用。

疫苗對不同市場的反應狀況。(圖/台灣銀行家)

這種脫鉤現象,一方面,股市的繁榮使得富者更富,但靠股市繁榮的人也只是少數,畢竟股市和共同基金一半以上的財富僅為金字塔頂尖的1%所有;另方面以打零工為主的低收入群體,則因工時短缺陷入更深的困境,這次危機中,幾乎所有的失業者都是時薪低於15美元的人群。因此,各國為避免流動性危機與減緩經濟衰退對一般基層民眾的傷害,推出史上最大規模的貨幣寬鬆與紓困措施,其中美國的最新一輪紓困規模更高達1.9兆美元,期待推動實質經濟成長回復常軌。

實質GDP預測。(圖/台灣銀行家)

不管是貨幣政策或大規模紓困,皆只能救急,因此2021年IMF最新的經濟展望中特別指出:疫苗推升了風險性資產的價格,且疫苗分配不均可能加劇金融脆弱性,因此在疫苗廣泛前,經濟復甦仍依賴貨幣和財政政策的持續支持。然而,當投資者過度押注政策支持,市場彌漫自滿情緒,應為市場調整的風險做好準備。

 
抗疫仍能護經濟  台灣防疫治理成典範

如同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強調,疫苗對經濟而言並非萬靈丹,在前往復甦的路上仍面臨不少挑戰,若太過樂觀期待僅憑藉疫苗就能終結疫情,顯然不切實際。因此,台灣此次防疫系統化模式,在沒有疫苗的情境下,仍然成功兼顧疫情控制與經濟成長,成為備受世界矚目的焦點,各國媒體紛紛報導並稱之為「台灣典範」,其中我國2020年經濟成長率為2.98%,更是全球經濟表現最亮眼的國家,也因為台灣防疫成績亮眼,越來越多外國人想移居台灣,截至2020年11月底,外籍白領來台工作人次增加至3萬6,987人次,相較疫情前成長18.8%。

一路走來,台灣的成功防疫並非偶然,在醫療人員、公私部門及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借鑑SARS疫情的慘烈經驗,超前部署並及早做足防疫準備。早在2020年1月,我國即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推動防疫措施,實施旅遊限制,並針對高風險旅客訂定隔離處置流程。

一旦出現確診病例,即進行嚴密的疫調,防堵大規模社區傳染於未然,同時在政府的努力下,國人也幾乎都能充分掌握資訊並配合。為預防大眾恐慌性採購,政府一開始即接管醫療用口罩的製造與分配,經由工具機與醫療用品公司的合作,擴增口罩生產線;同時設計出獨步全球之配售口罩機制,讓口罩分配更有效率且更為平均。

如同多數大流行疾病一樣,僅憑疫苗並無法完全防堵;但是,許多國家採行的全國性封鎖及停課作法,伴隨而來的巨大經濟代價及社會成本,是任何國家都無法長期承受。未來倘若如《經濟學人》預測:戴口罩等習慣可能會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疫苗護照與群聚的限制可能成為強制性,病毒抵抗的弱勢群體將必須保持高度警惕的話,那麼台灣就示範了一個高效且系統化的防護作為,加上國民的危機意識配合,築起嚴密的防疫護盾,對於弱勢小國來說,即使沒有充足的疫苗可建立起群體免疫,但人們依舊可正常作息、上班上課,經濟甚至持續成長。在病毒不斷變異的威脅下,台灣的防疫模式應會變成全球抗疫的程序參考。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直播/第61屆金馬獎頒獎 得獎者感言

專家觀點

台灣銀行家月刊

#疫苗#防疫#醫療#疾病#病毒#疫情

專欄作者介紹

作者

台灣銀行家

台灣金融研訓院創辦《台灣銀行家》雜誌所涵蓋議題報導領域,除了銀行業、證券、保險與金控,亦對國內外政經社會議題、產業趨勢、金融教育等多有關注。期望藉由深入淺出的內容,協助讀者掌握金融情勢變化、重要政策,以及金融產業發展的最新動向,亦延請知名學者專家為本雜誌執筆撰文,提供深入觀點。期許能成為提供國內金融業與從業人員充實專業知能,提升競爭力,促進金融知識普及與資訊交流之最重要刊物。

看更多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782

0.0739

0.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