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到5月份的大型車死傷車禍,造成機慢車和行人共67人死亡,常見原因之一就是俗稱「死亡彎月」的內輪差,容易造成用路人誤判,專家指出,機慢車或行人若要避免事故,有幾個常見的NG行為千萬不要犯。
啟動行進軌跡標示系統,大車前輪、後輪分別刷上不同顏色墨水,一個右轉彎後,行車軌跡一目瞭然。
記者李頂立:「好我們從畫面上可以很明顯看到,藍色就是前輪的行進軌跡,而紅色則是後輪的,而中間產生的月牙形狀的差距,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恐怖內輪差,這個位置也非常容易讓機車族產生誤判。」
在同樣的位置再次擺上氣球,大車轉彎時前輪雖然能夠繞過,不過後輪卻無法避開,把氣球一一壓爆,若這個位置換成行人或騎士,恐怕非死即傷。
台北市交通大隊事故處理組警務員郭文昕:「那一般我們在處理交通事故的過程當中,這種大型車所產生的內輪差造成交通事故,相對的嚴重性會再高一點,本身車體比較重,不小心發生碰撞的時候,往往會造成其他用路人不管是機車自行車以及行人都會有捲進去車體的情況下,車體慣性所造成的力道也會比其他車輛所造成的碰擊力道會再大一點。」
交通部道安會統計,今年1到5月大型車死傷事故,造成機車、自行車、行人共67人死亡,比去年同期多5人,內輪差和車身死角都是常見肇事原因,尤其部分大型車右轉時,為避免後輪壓到人行道,往往先左轉加大轉彎半徑,也會造成用路人誤判。
台北區監理所交安科科長張建智:「大型車的軸距越長,它的轉彎半徑差距越大,所以它的一個內輪差的範圍就越大。尤其(行人)在等候穿越道路的時候,那我們在人行道要退後三步,因為大型車在轉彎的時候剛剛所提到的內輪差的範圍,那我想這樣能夠自保。」
監理所提醒,用路人常見的NG行為,像是機車自行車和公車並行,或是搶快要從大車縫隙超車,甚至是在車側陰影旁躲太陽,其實都已暴露在事故風險下。
台北市交通大隊事故處理組警務員郭文昕:「事故發生之後我們做肇事責任分析的過程當中,我們不會單一認為都是大型車的錯,我們還是要看實際個案,那如果(大車駕駛)反應不及,完全沒有時間來去做這個應變的話,導致這個事故發生的話,我們也會依據個案來認定他是沒有肇責的。」
言下之意是,如果騎士在轉彎處和大車搶快爭道,發生事故還得負擔一定肇事責任。行人、用路人求自保,遠離大車,做好禮讓,平安上路也平安回家。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