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甚至邁向超高齡化社會,所以我們時常就能聽到長照議題的討論,但在照護之外,我們的心理真的作好準備了嗎?根據日本的精神科醫師出書表示,其實50歲是一個關鍵的年齡,大家必須把握這個年紀開始練習正確心態,面對及規劃屬於自己的老年生活。
青銀共創工作坊創辦人林宗憲(巧克力):「叫叫叫,誰在叫,請問老虎聲音怎麼叫(吼)。」
來到位在新店的這間工作坊,人稱巧克力的創辦人林宗憲,正帶著長輩們如何說故事,這間創辦於2017年的青銀空間,要用故事繪本培養長輩們的「說故事」技能。
這位35歲的年輕人用繪本,走入長輩們的心靈,他的工作坊,創立快兩年時間,在北部有130位長者夥伴,最資深的已經85歲,平均年齡則落在65歲,而這些長輩不是來這邊聽故事,更重要的是學著如何說故事。
青銀共創工作坊創辦人林宗憲(巧克力):「(過去)我開了十年的,兒童說故事的故事屋那只是覺得說,台灣邁入少子化那又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所以就乾脆把我最擅長的說故事,然後讓長輩來幫他們做訓練。」
當他們認識繪本後就成為說書人,能到校園、社福機構和醫院等地方,發揮說故事的能力持續發揮價值。
今年70歲的白爺爺,從前是一名資深廣告人,活潑和充滿創意的個性,特別適合成為說書人,而談到面臨老年的心境轉變,他認為很多人選擇躲避。
長者夥伴白大哥(帥哥爺爺):「(建議)不但是說故事,你任何的一些上課啊或者是,往這方面能夠讓你的想法,更能夠運用的發揮的這種環境,更要去參加。」
除此之外像今年77歲的月英阿嬤,過去是位小學老師也在工作坊,找到歸屬感,他也用過來人的經驗告訴大家,其實面對「老」這個字,可以提早來準備。
長者夥伴月英阿嬤(魔法奶奶):「現在我的孩子都已經50幾了,我都跟他們講說,你們一定要規劃,你的以後要怎麼樣來過你的晚年,即使我自己也是很早就規劃,可是我總覺得我跟不上這個(老化)速度。」
來自日本的精神科作家就提醒,有以下五件事可以提前練習,第一思考一般人不會思考的事,像是思考重大社會議題,第二結果比過程重要,長期結果又比短期結果重要,像是訂立一個簡單的生活目標去達成,第三保持活動力,第四調整心態,別在生命終止前提前悲觀,第五成為有趣的人保持社交活動。
新光醫院心理師曾亦涵:「其實每個人生階段都一樣,就是你這個階段,你需要有些目標,或是他的意義,然後需要繼續的持續跟社會連結。」
但面對老化除了要調適心態,提早準備外,心理師也提醒,其實長輩的家人也要學著,用正確的態度來對待長者。
社會面臨高齡化除了談照護外,恐怕更重要的是,重整腳步讓大家都能用正確心態,規劃對自己的老年想像。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