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交通服務在這幾年蔚為風潮,包含YouBike、Uber等都逐漸改變民眾的運輸習慣,而電動機車大廠Gogoro八月底也選定桃園推出共享服務,和另一家以雙北市為重心的共享電動機車WeMo有互別苗頭的意味。
記者李頂立:「近幾年共享交通運具似乎成為趨勢,我們以電動機車來說,除了已經推出2年的WeMo之外,現在電動車大廠Gogoro也要搶進市場,而且不同於WeMo落點以雙北為主,GoShare它首站是鎖定在桃園地區,像我們現在來到桃園藝文中心,在周邊的停車格就可以看到像這樣的共享機車。」
GoShare新事業總監姜家煒:「工廠、我們研發所有的東西重鎮都在桃園以外,重點這個施政藍圖跟我們非常契合,所以我們會選擇它當我們作為全球的第一站。」
記者李頂立:「至於要怎麼借車,其實現在許多的功能都整合進APP,我從APP裡就可以看到附近有哪些車輛,也可以在上面由系統幫我判斷,最適合的距離以及有最充足電量的車,而當我沿著地圖走到附近的時候,這個時候旁邊可能還有許多的車子,我不確定是哪一台車的時候該怎麼辦?它裡面還有個貼心功能,我按下(APP的)鈴鐺,它就會自動發出聲響以及亮燈。」
如果剛好附近就有車,手機對準車尾QRcode也能租借,甚至打出首次騎乘前30分鐘,第二次以後前6分鐘免費的優惠,就是看準共享市場的發展性。
因為目前全台近1400萬輛摩托車裡,約有5成摩托車齡超過10年,換算下來約600至700萬台的老車要被汰換,從使用者習慣來看,一年騎不到3千公里的機車族,占比5成5,這些人都是潛在共享使用者。
中央警察大學交通學系副教授李克聰:「如果你可以在社區裡面提供共享機車,如果在持有汽機車的成本是提高的,這個時候他會想我就不要繼續持有車輛、我不購買車輛,而是用共享的車輛來達到我交通的目的,那這樣的話,那大家車輛的持有率就會下降。」
因此這些加裝了行控軟體的電動機車,就像是布建自身的車聯網,可以了解用戶偏好與各區域騎乘習慣,後續就能精準投放車輛與充電站,提高線上車輛使用率。
不過共享電動機車模式能否成功,關鍵還是在於當地區域的大眾運輸是否成熟。
中央警察大學交通學系副教授李克聰:「目前共享機車跟共享自行車一樣,在設站的位置上面還沒辦法提供完整的、最後一英哩的接駁。」
商研院數創中心主任范慧宜:「30分鐘其實是一個,消費者願意使用共享機車的範圍,當超過30分鐘,其實他就會去選擇其他的交通工具。跨縣市工作的人口多,是比較容易發展出來這樣的模式。」
WeMo推出2年多,單日使用量成長3倍,而GoShare上路首日,也突破萬人註冊量,顯示共享電動機車,正逐漸被大眾接受,但這套商業模式要營運成熟,甚至放眼東南亞更大的兩輪市場,眼前勢必還有不少挑戰。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