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王元德2012年開始投入薄胎陶瓷的研發創作,他的作品2018年入選拉脫維亞國際陶瓷雙年展,【藝文潮】獨家揭開薄瓷技藝。
他帶有即興手法的技法,在雙層瓷上出現鏤空,胎體曲折起伏不像手做。
陶藝家王元德:「我只是在這雙層杯的器皿上面,把一些透光跟雕塑元素,把它帶進來,失敗率滿高,失敗率在於它燒製的過程中。」
以橡膠筆在瓷土上修飾,這樣子話就會有鏤空,其間不斷上色,浴室拆下的抽風機微風輕吹,基本上這是非傳統做陶瓷的方式,不同顏色瓷土混色調色,有些作品上了4個顏色,做完坯體再做杯足,也是逐一手修。
陶藝家王元德:「基本上我覺得創作的過程,是一種自我療癒。」
60年次的王元德,學的是雕塑,一路從原型雕模師,產品設計師,禮品進出口業務行銷,累積豐富的產品開發經驗。
2011年和友人在大陸創立品牌,2013年回台發展,走上薄胎瓷創作之路。
陶藝家王元德:「當初我在做薄胎的時候,我也沒有考慮到,甚至沒有想過國內可以接受或喜歡(薄瓷),我喜歡做我沒辦法掌握的,或者不曾做過的東西。」
薄胎瓷造型越奇特,失敗率越高,王元德向薄度挑戰,未進窯燒前的坯體比蛋殼還脆弱。
玩出各式顏色,彩虹環狀如星體,扭曲傾斜,更是王元德所愛。
陶藝家王元德:「它第一次燒的時候,我讓它全部塌下來,是扁的,唯一完整形狀是白色的區塊,因為這區塊燒成溫度比較高,所以不會變形。」
藍色小杯上的肌理,流露出文藝復興風尚的優雅,它經過三次上色,以抽象畫精神完工。
工作室內一球一球,即是孵化的坯體,彷彿子宮內的胎兒,要經過素燒和二燒,才能夠落地成形。
這件首次曝光的實驗作品,扭曲如皺摺的報紙,是利用溫度來變形。
陶藝家王元德:「用窯溫的溫度,在1240到1260度之間產生不同變形。」
0.1到0.01公分厚的薄瓷,置於燈光之下,變化出色彩層次與肌理紋路,薄瓷藝術是王元德抽象即興的園地,幻化變造無限可能。
陶藝家王元德:「我的作品,基本上在做的過程中都是比較即興,它的結果都不是我可以完全預料。」
王元德2017年獲得,臺灣陶藝獎的評審推薦獎,2018年入選,拉脫維亞國際陶瓷雙年展。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