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台灣的社會有多老嗎?現在平均每七個人,就有一個是65歲以上的長者,長輩們想要「老有所歸」,現在可以透過信託的方式,規劃資產,這樣的概念,類似日本的「監護支援信託制度」,但「信託監察人」的角色,只是銀行跟長輩的中間人,想要讓老年生活有保障,還是得有積蓄才能加以運用。
基金會志工莊金德vs.家屬:「幫忙對帳,然後確定沒有問題的時候,我們會再通知銀行,可以支付這些費用,(信託)一兩百萬開始的也有,當然好幾百萬的都有。」
于大哥跟太太,各自帶著自己的母親,準備辦理「老人信託」,眼前這些志工,就是他們口中的,「信託監察人」。
基金會成員張介玉:「過年,過年,過年,過年發福好,但太胖也不行。」
83歲的張爺爺,遇上左鄰右舍,都能聊上幾句,膝下無子的他,除了是「老人信託」的被照顧者,也是志工一員,對於退休後的資金運用,也是從零,開始摸索。
基金會成員張介玉:「那如果你等到你已經失智了,甚至於你腿也不方便了,那你要這個銀行裡來往,你要用錢嘛,或者需要有的動手術的事情,需要有人簽字,誰來幫你簽字,所以這個基金會就是做這兩個重要的事。」
「老人信託」的概念,簡單來說,是讓長輩們能自主掌管,退休後的經濟大權,在長者跟銀行簽訂安養信託後,會透過「信託監察人」,監督受託銀行,擔任監察人的社福志工,除了陪伴簽約負責把關,長輩失能失智,發生意外後,無法親自出面,也能協調幫忙,避免被子女不在身邊,辛苦積蓄被有心人詐騙。
基金會成員朱曼齡:「這全部用手做的,其實我眼睛並不好。」
雖然女兒長居國外,不在身邊,76歲的朱奶奶,透過信託服務,還是能過著有品質的退休生活,其實不少新世代長輩,對於「老人信託」的了解,已經超乎你我預期。
基金會成員葉超明vs.馮雪芳:「祝你身體健康,事事如意,想什麼有什麼,心想事成,Daisy,恭喜你,身體更健康。」
葉大哥跟太太,來自香港,隔著螢幕,向他們的「信託監察人」拜年問好,早年從事出口貿易的他,比較港台信託服務後,還是選擇台灣。
基金會成員葉超明:「我們就不做投機的,我們都是存款而已,(香港)那個地方根本不是我們可以住的,那邊你沒有兩千萬港幣大概你都不能進去住。」
其實金管會也參考日本,將推動台灣版的「監護信託制度」,目前從強化「規則制訂權」跟修訂「家事事件法」著手,希望藉由法院評估,適用的信託制度,管理受監護人的財產,就算長輩失去行為能力,也能確保資產能用在自己身上,不會被他人濫用。
不過要想在年邁時「被照顧」,前提還是得有一筆能運用的資金,否則扮演中立角色的「信託監察人」,也難以協助規劃退休生活,台灣社會結構轉變,從「養小孩」到「養父母」甚至長輩們得靠「自養」過晚年,退休後的老、病、死,將是你我必續面對的嚴肅課題。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