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少子化嚴重,產科醫生年齡老化。衛福部將推「周產期照護網絡」,每縣市至少一家重點醫院提供周產期照護中心,照顧高危險妊娠孕婦,並設開放醫院,讓開業產科醫有更多資源。
根據衛生福利部醫事司統計,台灣婦產科醫師平均年齡在2016年攀升至54.83歲高點,2017年稍微降至52.96歲,但仍高於內科醫師的48.52歲、外科的48.27歲、兒科的48.39歲、急診科的42.2歲。
醫事司長石崇良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台灣目前面臨少子化,107年全台約僅18萬名新生兒,以台東來說,一年不超過1500名新生兒,意即每個月才100多名,需求少,鮮少產科醫師願投注偏鄉。
但偏鄉仍可能遇到高危險妊娠、新生兒有重大疾病狀況,政府要設法提供完善照顧網絡,周產期照護網絡或許可解決問題。
石崇良說,這個網絡包含基層及地區醫院,提供產檢、接生、新生兒照護服務;每個縣市又都會設至少一家的重點醫院,提供高危險妊娠照護及新生兒照護和轉送。當產檢時發現問題過於棘手,也可後送到核心醫院,提供新生兒重症、罕病等照護。在偏遠地區,也會建立高風險家庭、高危險妊娠產婦的支持系統。
各縣市的重點醫院除設周產期照護中心,也要做開放醫院,讓當地的婦產科診所可利用醫院設備。孕媽咪可以到診所產檢,但如果診所人力、設備不夠,在即將生產時可到重點醫院掛急診,產檢醫師也會到醫院協助接生。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受訪時表示,台灣產科醫師年齡偏高,且令人憂心的是,現在婦產科住院醫師中有7成是女性,進入業界後願意從事產科的機率相對低。
他說,因為產科考驗體力、可能要24小時待命接生,且女性有家庭後可能以家庭為重。近年各大醫院婦產科住院醫師招收率都滿招,但培訓獨當一面的產科醫師仍要幾年時間。
衛福部祭出開放醫院當人力缺口解方;黃閔照說,開放醫院的概念很好,方向也正確,也有助推動分級醫療,只是初期推動難度高。
黃閔照表示,現行開放醫院就能做,但問題在健保的給付對象是醫院,基層醫師到醫院接生,「通常醫院給的錢不高」,降低醫師意願。過去台東也想做產科開放醫院,但開業醫師興趣缺缺。
對醫院端來說也缺誘因,黃閔照說,醫院本身人力足夠,卻要開放診所醫師使用設備,也不確定醫師能力,萬一發生醫療糾紛也很麻煩,寧願保守處理。
黃閔照表示,婦產科醫學會持續建議政府應推動生育管理制度,因每個孕婦都領有媽媽手冊,可設生育個案管理師制度,從孕期的產檢到生產及新生兒照護都有專業人員陪伴協助,也可及早發現問題,減少高危險妊娠、生產事故的風險。
黃閔照舉例,如一名住在新竹縣山區的孕婦,透過生育個管師追蹤,可了解產檢狀況,當懷孕38週時,就可給予補助及早下山待產或催生,「不要生在山上沒有醫療資源的地方」。若要做開放醫院,政府應有足夠的誘因。(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