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保制度完善,堪稱世界典範,卻頻頻傳出有人濫用醫療資源。健保署去年發現有民眾因頭部外傷,1年內在7家醫院做了24次電腦斷層,事後被揭露竟是為了申請保險。為避免資源浪費並減少民眾不必要之輻射曝露,自明年1月起,醫師門診開立檢查單前,若未調閱病人已上傳之影像及報告,健保將不予支付。
健保署去年發現,台中1名36歲男子因頭部外傷引發腦震盪、胸痛等症狀,竟在台北、台中兩地共7間醫院,做了高達24次電腦斷層檢查,甚至有單一醫院就做了6次。《聯合報》報導,深入追查此事件後,發現該患者是為了申請商業保險給付,才會重複進行CT檢查,而健保署現已針對該男進行追蹤和輔導。
為減少重複施作檢查之浪費及民眾非必要之輻射劑量曝露,健保署自今(107)年1月開始建置「雲端醫療影像資訊分享平台」,鼓勵各醫院為病人執行CT及MRI檢查後,即時將影像及報告上傳,讓民眾至其他醫院尋找第二醫療意見或後續照護,不需要多花費200至600元燒錄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影像。
承上所述,自明(108)年1月起,醫師門診開立檢查單前,若未調閱病人已上傳之影像及報告,健保將不予支付;不過,醫師如遇臨床上特殊情形,例如連線中斷、查無報告或影像、上傳影像品質不佳或不符此次看診等,醫療院所得申報虛擬醫令代碼(S001~004)再次檢查,並向健保署申報,病人無須自費。
健保署強調,本署亦於今年10月起建置「即時API提示」,將病患之CT及MRI最近6個月內檢查項目、地點及日期等資訊主動提示醫師,且針對醫師調閱後發現影像不良者,也可透過系統通報;健保署提醒,經醫師檢視病人病史才是專業把關,民眾勿過度檢查,同時也呼籲醫師應了解病人就醫情形,使醫療處置更周延,確保民眾健康。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