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台灣一次性紙餐具每年是以倍數成長嗎?去年全台總量達到1.71萬公噸,而今年1到9月就已經回收了2.26萬公噸,,因此回收前端作業相當重要,一次性紙餐具應該丟入「廢紙容器」類裡,而要丟之前,得簡單清潔一遍,這個動作可以幫地球減輕負擔。而廢紙容器回收後,會被送到全台唯一一家紙塑分離廠經過再處理。
稍微擦一下,然後稍微大概稍微擦,只要沒有殘渣,這樣子清理完之後,這個(衛生紙)丟到垃圾,這個就直接丟到廢紙餐具的分類桶裡面去,簡單的三步驟卻很難達成,大部分廢紙餐具都進了一般垃圾桶。
環保署回收基金會副執行秘書許明華:「從105年就開始有比較強力的全面的宣導,這個部分大概超過我們的學校,還有一些機關社區,民眾都有這個概念可以把紙餐具跟廢紙分開來回收,像我們清潔隊會透過隨袋徵收或破袋檢查,或是一些資源回收的宣導。」
一整袋資源回收物丟上資收車,清潔隊先大略分類,然後直接進到下游廠商或是直接焚化爐,不過桃園市的資源回收物。有不同待遇,因為桃園市擁有全台唯一BOO細分類廠,配合國家政策,回收業者自備土地資金、興建營運、擁有所有權,但這項服務是要有人想做才有的。
整卡車資源回收物,倒下來肉眼看見的,除了寶特瓶外就是一次性餐具。
記者卓宜姿:「我們丟上資源回收車的資源物,來到細分類廠可以看到,這邊是一般家庭所分類出來的資源回收物,但是呢可以看到這邊有相當多的一次性餐具沒有清洗過後,就丟到資源回收廠裡面來了。」
廢紙餐具餐盒像雪花一般落下堆成小山丘,這些餐具大部分都還留有食物殘渣,根據環保署統計106年度,廢紙餐具全台回收量1.71萬公噸,相當於有5.7億個30公克重的紙便當盒。而今年1到9月已經回收了2.26萬公噸,相較去年同期增加了約96%的廢紙餐具。
記者卓宜姿:「我們平常使用的一次性便當盒之所以能夠防油防水,就是因為裡面有一層塑膠薄膜,而這些已經細分類完的一次性餐具,將近到下一個階段進行紙塑分離。」
推高機推紙堆綑成巨型方塊,一個約700到800公斤,桃園市細分類廠一個月能捆出五六十捆,全部送進全台唯一紙塑分離廠。
從細分類廠到造紙廠,紙餐具開始改頭換面。
連泰紙廠總經理連大均:「紙容器主要是複合材質,裡面包含的很多層,有塑膠有紙有鋁箔,第一步就是要先將它分離,那這一部分已經是相當不容易。」
連泰紙廠廠長:「然後這個是前處理,前處理它是裡面倒料下來,把料倒到裡面去。」
廢紙容器經處理後的塑膠粒,和木料等植物纖維結合後,做成塑木建材,而這種回收再利用的,不只建材還有餐具。
啤酒渣就是麥粕,釀完啤酒後的廢棄物,不只做成餐具,還能成為家具,但這些所謂的環保材質真的環保嗎?有些廠商開發玉米吸管、塑膠袋、甘蔗吸管,各類所謂可分解材質、生質塑膠,其實能夠再次回收利用,但最終目的在台灣卻無法達成。
台北市綠色產業推動計畫輔導顧問趙本善:「就是說我們有一些生質產品,不管是說這些餐具或是說,可能目前大概一些聽到的就是一些生質的塑膠袋,或是生質的這些吸管,都標榜說可以說可以再分解,分解,那事實上它有一個很大的前提是,我們要埋在土壤裡,經過這個所謂的水分,然後細菌,然後這個空氣,這樣我們來分解它,只是說國內現在稍微比較可惜的,就是說因為我們的因為土地面積比較狹小,所以目前我們大部分的垃圾都是進入到掩埋場,都是進入到那個焚化爐裡面,來做一些焚化,這個當然就會有很多的學者專家去提到說,那我們好不容易開發出所謂的生質材料,那事實上我們沒有好好的去做一些掩埋,而是進到所謂的焚化爐裡面去焚燒,那在這過程裡面,事實上降低了我們開發這個生質材料的一些相關的它用途。」
環保署回收基金會副執行秘書許明華:「生質塑膠它是要特定的一個溫度跟濕度的條件之下,還有一定的時間,所以在台灣事實上就是說,在這樣的一個堆肥(掩埋)的條件,台灣的條件沒有很多。」
廢塑膠在台灣只能僅焚化爐,因為回收需要成本,利潤不高沒人想做,政府拿不出預算協助環保事業,愛地球真的只能靠自已。
好日子永續生活家共同創辦人簡仲威:「其實它裡面的空間,其實滿大的,如果它要裝滿的話,可以裝三公升的容量,這幾乎是四碗麵的大小,因為它其實可以裝水,它可以裝一些湯汁類的東西,基本上這個袋子,基本上可以裝就是全家人的食物,都沒有關係,如果裝麵包的話,它可以裝到一整條的土司。」
三公升食物袋,裝滿各種麵包,內袋由熱塑性橡膠做成耐熱耐油,所有零件都能維修,無限次使用。
好日子永續生活家共同創辦人簡仲威:「因為我們也是希望它可以用更多次才會更環保這樣子,就每一個部位都可以拆下來更換這樣子,對,那我們也希望這個部分會成為怎麼講,就資源更妥善的被運用,不希望因為它的本質就是可以替代一次性的東西,那我們希望它可以用的更久。」
魔鬼氈、外袋車縫線都能修補,要真的環保,與其使用一次性環保材質,不如隨身攜帶容器,真正減塑,也許有一天廢紙具山丘能夠夷為平地。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