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從巴黎引進台北市的《白晝之夜》,今年第3年在台北中山區盛大舉行,最精彩的《亞伯之夢》吸引萬人跟拍,一晚跨夜不打烊的藝術活動共吸引40萬人參與。
白晝之夜藝術總監胡朝聖:「白色的巨袍,然後作品演出到一個段落的時候,他們會升起然後會將近高4公尺,非常具有超現實夢境的感覺。」
台灣藝術家何采柔的《I》立體光柱吸引很多人拍照,借位或擺姿勢都很亮眼,加拿大藝術家利安摩根的裝置,雙向旋轉燈光極其刺眼,在水晶情人橋下沾粘很多人駐足,跟著《百軌夜行》的迷你都會遊俠,坐在車內,民眾欣賞中山區越夜越美麗的夜景,耳朵聽到的是聲音藝術家吳燦政的作品。
聲音藝術家吳燦政:「我會希望你坐在車裡,好像走進去另外一種時空隧道,所以其實整個編輯概念比較像是科幻片。」
車行林森公園,直徑10公尺的超大月亮矗立地平線,月落草皮浪漫情懷難以言喻,但它不十分明亮,因為這件《月霾》和PM2.5有關,這是大陸藝術家馮嘉城和黃苑信的創作。
白晝之夜視覺藝術統籌沈菲比:「空氣品質真的高到非常高的狀態,其實它可以高達7千瓦瞬間,可是實事上藝術家告訴我,目前他行旅過的國家,不論在中國新加坡或是耶路撒冷,都沒有大放光明的狀態空氣不佳。
陶亞倫打造的《摩斯密碼》打出3公里高7千瓦強的光束,有一份神秘感,人們排隊寫心語,投射摩斯密碼於夜空,寫給上天思念或心愛的人。
裝置藝術家陶亞倫:「你大概寫一句話想說的話,大概10個字以內,然後我們會把它翻譯成摩斯密碼,前面有個光柵,其實就像軍艦上面打信號燈往天上打。」
中山北路巷弄書店大排長龍,只為了擠身王德瑜和王榆鈞的《第九十四夜》,布料充滿空氣,人們在氣囊中看書,有一種奇特的感受。
林森北路康樂公園裡台灣藝術家任大賢的《屋代線》,深藍線條吸引對對戀人拍照,此刻時間凌晨1點。
白晝之夜藝術總監胡朝聖;「白晝之夜國際化的地方就是我們可以跟許多大城相互的連結,相互的宣傳這是一個重點,增加台灣的國際能見度,二來其實也是藉由這樣的平台,讓我們在地的藝術家,非常傑出的台灣藝術家,能讓市民所認知所理解。」
白晝之夜2002年創始於巴黎,行跡遍及全球30多國,來台第3年,台灣區區760萬元經費,只有法國的1/10,卻能夠辦出70場演出,43處夜間藝術裝置活動,吸引40萬台北市民熱情參與,讓台北城週末不打烊,捷運部份列車回來穿梭到凌晨6點,歌聲迴盪飄揚、台北夜未眠。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