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吃藥卻未必有效,根據了解有些病症的用藥,竟然差不多4成都是無效,也造成了醫療浪費,另外讓病患身心飽受折磨的化療,也有7成根本沒效,為了提高醫療的精準度,現在透過基因篩檢幫助醫師來判斷適合的藥物,而這樣的方式在美國已經成功讓16%的乳癌患者免於化療。
領藥櫃檯藥師雙手忙不停,趕緊放好一包又一包的藥品。
記者詹舒涵:「民眾來到醫院常常會拿到像這樣一大包的藥物,但是你確定吃下肚的藥真的都有效嗎?根據了解,包括了關節炎、氣喘、還有癌症用藥,有大概4成都是用藥無效。」
現行開藥方式是根據醫師經驗診斷,及病人身高體重來做劑量考量,但是這真的能對症下藥嗎?以皮膚科門診來說,一些過敏反應並不容易。
長庚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如果像治療一些乾癬,或是一些過敏的疾病,我們會用一些抑制免疫治劑,那這些免疫治劑對於某些人,可能對於肝功能或是對他的白血球抑制就會過多,那就產生比較嚴重的副作用,我們今天會開一個降尿酸的藥物,這個降尿酸的藥物因為帶有一些副作用,所以在用藥之前我們會做一個篩檢。」
如果不檢測就不能開藥,免去無謂的醫療量費。
長庚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就針對你的基因型,你對什麼藥物有產生不良的反應、對哪些藥物可能服用的效果會比較好,事實上可以建立一個基因資料庫,那我們針對這個基因來給藥,所以這個是未來所謂精準醫療要發展的方向。」
以測試棒刮下口腔粘液,為的是要進行基因檢測,因為藥物在不同人體上,反應不同就是因為基因的差異,靠著儀器萃取出人體基因,這些基因加入專業液體,就能將特定基因列凸顯出來,而在這間生物醫學實驗室裡已經找出2項基因標記,對特定抗癲癇藥物和抗高尿酸藥物會有較高機率,產生嚴重不良反應。
生物醫學公司協理林心郁:「那他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是屬於皮膚類型的,那會造成全身的表皮脫落,可能大於到百分之30到40,那死亡率可以高達百分之40。」
而目前這2項基因檢測只有抗癲癇的部分,在2010年納入健保,成功讓藥害排名從2010年前的第三名,降到2013年的第七名,而未加入的就一直位居藥害冠軍,基因檢測成效顯著,2015年美國更提出要投入2.15億美元發展精準醫療,建立百萬人的基因資料庫,但業者表示經費是一大阻力。
生物醫學公司總監沙德媛:「在歐美國家推行的相對比台灣跟亞洲地區好很多,主要就是因為歐美地區他其實是有私人保險的給付,所以在推廣上面來講比較容易,那在亞洲地區的話目前都是走自費的模式,所以那在自費的模式上面,很多病人在用藥之前,他會比較考量到檢測價格的部分。」
現在健檢依然是早期發現疾病的關鍵,但多半已出現異常,像是癌症、標靶藥物或化療,都讓病患受盡折磨卻未必有用,白白受苦的機率高達7成,但在美國乳癌化療的基因評估,已經讓16%病患免於化療。
新光腫瘤治療科主任季匡華:「他會幫助醫生去判斷用什麼藥可能會比較正確,如果他疾病藥的選擇很多,那現在的問題常常是藥的選擇不夠多,所以他頂多就那3種藥,那你不做那個檢驗你也會做那個藥,你懂我意思,就是等於沒得選。」
基因能夠檢測未來可能普及,但藥物研發卻未必跟上腳步,在精準醫療的現階段離真正的對症下藥還有漫漫長路。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