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王姓婦女有泡泡尿,伴隨血壓升高,求診時被檢出有血尿及蛋白尿,切片檢查確診是急性腎臟損傷,趕緊接受治療,才維持住腎功能穩定。
相較於王女小便有泡泡,被檢出急性腎臟損傷,20多歲的李姓男子也是有多年的泡泡尿,擔心腎臟病上身,但受檢後無異常。
成大醫院腎臟科醫師郭依婷今天指出,同樣是泡泡尿,結果可能大不同,關鍵在於分辨尿液中的溶質,尤其是蛋白質,也就是所謂的「蛋白尿」,再追查實際病理原因。
在正常生理情況下,小便可能會出現泡泡,如尿液速度較快、溶質濃度較高而改變尿液的表面張力,就可能出現泡泡。
若因發燒、感染、運動造成腎臟過濾通透性改變的暫時性蛋白尿,在引發因素消失後也會隨之消失;和活動、站立有關的姿勢性蛋白尿,多是良性病程,通常也會隨著年紀增長後逐漸改善。
不過,若泡泡尿持續不消失或反覆出現,甚至已有其他系統性的表徵,就應進一步檢查。郭依婷表示,判斷是否有蛋白尿,可先用尿液試紙初步篩檢,簡便快速。1天的尿蛋白排泄量,正常狀況不應超過150至200毫克。(中央社)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