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罹患失智症人口高達4千多萬人!其中台灣失智症人口「超過26萬人」,其實罹患失智症。醫師提醒,從醫院治療後返家的失智症患者,家人必須要了解如何照顧病人,讓失智症和活動力和營養狀況能有顯著改善,而非用藥物來治療,維持患者認知,唯有正確照護觀念和隨時針對老人提高警覺,勿把失智當老化照顧才能有效降低失智人口!
北榮高齡醫學中心科主任彭莉甯:「你要按照女兒的指示來吃(藥)好不好!」
失智症患者潘毅風:「謝謝!我全權都授權給她!謝謝!」
家屬潘若琳:「這個是醫生說的喔!以後吃藥要聽我的!」
醫師親切叮囑,今年96歲潘毅風阿公,總算露出笑容願意回答,其實在住院前兩周,因為食欲差體重下降,活動功能變差,被家人送進醫院觀察,經過醫師評估檢查,發現阿公有失智的狀況,關鍵就在於很多事情記不起感到焦慮。
失智症患者潘毅風:「爬高山打網球,對啊,年輕的時候我打網球,年輕時候,我70歲,70多歲我去爬玉山!」
對於過去部分記憶仍有印象,這可讓家屬感到欣慰。
家屬潘林珠:「有機會給我照顧啦,很好,情緒不好,只知道他不想吃東西,那有時候記性不好或是脾氣不好,辛苦的部分,他會一再重複講過他講過的話,然後他會有很多的焦慮跟很多的擔心,我們會要負責安撫他的情緒。」
像潘毅風阿公同樣罹患失智症的情況越來越多!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布資料顯示,2016年台灣失智症盛行率 ,65~69歲 為3.4%,隨著年齡上升,罹患失智症越來越高,85~89歲 達到21.92%,超過90歲以上高達36.88%!
北榮高齡醫學中心科主任彭莉甯:「失智症常常是一個被忽略掉的一個疾病,因為有時候早期的症狀並不是很明顯,那有的病人,他可能是以情緒的躁動來表現,所以家人會覺得他無理取鬧,那有一些是以情緒的低落,或者是活動力下降來表現,有時候家人就會不小心的給忽略掉。」
台灣失智症人口現在已經超過26萬人,大約每100人當中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預計到了2041年會增加到67萬人,也就是說,每100人中就有3人為失智症所苦。
記者蔣志偉:「北榮神經內科追蹤失智症長達五年,從血液中、蛋白質與發炎物質來了解失智症可預測的病程進度快慢。」
實驗室人員:「這就是那個病人DNA的一個波形,這最高指他的波形。」
北榮神經內科教授傅中玲:「我們發現血中有些物質,是可以來預測病人病程的進展的,我們也想知道的是,本土的基因跟國外有什麼不同」
正常人腦部裡面的,海馬迴呈現較大,而罹患阿茲海默症病患漸漸萎縮,記憶力呈現衰退現象,目前全球罹患失智症人數高達4千多萬人,照護成本8千億美元起跳。
台大心理系副教授張玉玲:「所謂的MCI就是輕微認知的障礙,那這個本身它的界定很模糊,他這些人,他是介在一個老年,正常老化跟失智症之間的一個過渡期,已經開始出現一些形成記憶上的改變,可是他的問題,又不足以影響到很多日常生活的能力,所以很多情況之下,家人會忽略這個就是正常老化的一個部分,輕度智能障礙是重要,是因為我們覺得,它可幫助我們有效地來預測這一些人,他之後會變成失智症。」
失智症可用心智功能衰退診斷出來,輕微認知障礙,在40~90歲年齡層都會出現,醫師提醒,從醫院治療後返家的失智症患者,家人必須了解怎麼照顧病人,讓失智症和活動力和營養狀況能有顯著改善,而非用藥物來治療維持患者認知,唯有正確照護觀念和隨時針對老人提高警覺,勿把失智當老化照顧,才能有效降低失智人口。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