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0多歲的警察因勤務繁忙,工作壓力大,但身為男子漢的他有苦說不出,長期依賴安眠藥入睡,才能獲得休息。
然而,這幾個月以來,警察先生開始大量掉髮,每天睡醒時枕頭上都是頭髮,警察先生曾求助於皮膚科門診,也服用過類固醇,但都不見改善。最後尋求身心科醫師才改善掉髮窘境。
收治病例的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李嘉富醫師表示,經過診斷後確診是憂鬱症,推測是因壓力引發憂鬱情緒,給予抗憂鬱劑、血清素調節劑治療,經過半年左右,患者不僅擺脫安眠藥,頭髮也慢慢長回來了。
李嘉富醫師指出,壓力對於人體的健康可分為「優壓」與「劣壓」,所謂的優壓,指的是適當的壓力可增進腦力、提高免疫力、升高工作效率等;但是過的壓力可能就是「劣壓」了,劣壓可能讓人產生情緒焦躁、失眠、記憶力衰退、食慾不振、口臭、便秘、腹瀉、頻尿等,嚴重時還可能引起自律神經系統、內分泌、免疫系統等相關疾病。
而病例中的警察先生大量掉髮,就是因為壓力大、工時長,導致賀爾蒙分泌失調,連帶影響頭皮環境不佳而掉髮。「很多人去看心臟科或腸胃科門診時,因為有失眠問題,請醫師順便開安眠藥,一吃就長達半年、一年,卻逃避看身心科,現今健保已規定醫師若要開一個月以上的安眠藥,必須轉介身心科進行評估。」李醫師解釋。
以往的精神狀態評估只能透過患者主觀的問卷量表來做判斷,但是,病人的回答常會避重就輕,但現在可依賴科學化的自律神經檢測儀,利用心電圖物理轉換的分是做成頻譜,有利於醫師分析病人的情況,也可看出患者的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與總體自律神經的功能與平衡。
李嘉富醫師指出,人隨著年齡增加,自律神經功能確實會逐漸退化,像是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亢進都可能因此退化,但若無這些疾病,自律神經功能卻遠低於同齡者,就可能是壓力情緒所致。
臨床治療上,失眠嚴重的患者可服用血清素調節劑,有助穩定情緒、放鬆腦細胞,而且不像安眠藥會產生依賴性;達到憂鬱症程度的患者,會給予抗憂鬱劑,一般約6到9個月可大幅改善甚至停藥。
李醫師建議,掌握「健康吃、安心睡、快樂動」三大原則,多攝取富含「色胺酸」的香蕉、牛奶、蜂蜜、高纖餅乾和堅果類食物,有助安定焦躁不安的情緒,而生活作息方面,可盡量定時早起取代晚睡,每週做3次運動,每次30分鐘,心跳達每分鐘130下,或每天快走至少10分鐘,逐步累積到每天30分鐘,更重要的是運動時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