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悶熱下雨涼爽?日專家曝「雨季中暑」風險高:恐無意識脫水

編輯 張庭暄 / 責任編輯 編輯組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26 07:33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26 07:33
台灣夏季悶熱潮濕,專家示警應小心「夏季雨季中暑」。(示意圖/TVBS)
台灣夏季悶熱潮濕,專家示警應小心「夏季雨季中暑」。(示意圖/TVBS)

台灣夏季悶熱潮濕,體感飆逾40度令人感到不舒服,而夏季的午後雷陣雨多少有協助降溫的作用。不過,日前日本專家就說明,其實「雨季中暑」的風險相當高,呼籲民眾即使在冷氣房內還是不能忽略多喝水的習慣。

根據《自由健康網》報導,日本夏天雨季時期,中暑發生率相當高。崎玉慈惠醫院副院長藤永剛表示,近期不少中暑患者皆自潮濕天氣或封閉場館等高濕度環境送至醫院,他猜測是因在冷氣房內,忽略喝水的重要性。

 

更多新聞:小心熱傷害!營養師激推「防中暑5飲品」 這款日本人也愛

據東京消防局統計,2023年夏季,氣溫在攝氏25到35度、濕度50到80%時,較容易發生雨季中暑送醫案件,而下雨時濕度高達80%的情形更是嚴重。藤永剛說明,雨季中暑發生的3項主因分別為「隱性脫水」、「汗水不容易蒸發」、「身體難以適應炎熱」。

他解釋,就像下雨天衣服不容易乾一樣,汗水不易排出,體溫不易下降。因雨季較難察覺到口渴,若沒有適時喝水會無意識地脫水。藤永剛建議,應多補充水分,並透過運動或洗澡等方式出汗;飲食上更需要注意蛋白質攝取,也務必隨時注意環境的溫度與濕度。
 

更多新聞:反聖嬰機率高!夏季更熱 估颱風生成2-4個「離台近」

根據《健康2.0》報導,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楊孝友的研究團隊發現,高溫不僅會造成心血管與呼吸道疾病惡化,也可能會增加非傳統病因腎臟病的風險。他說明,台灣有200萬人罹患慢性腎臟病,排除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發炎、結石等原因,可能與台灣氣候濕熱有關,值得持續關注。
 

高溫熱傷害

#雨季中暑#無意識脫水#悶熱潮濕#多喝水#夏天#夏季雨季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47

0.0693

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