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罹「癌王」別輕易放棄 北榮「秘密武器」病友存活露曙光!

記者 蔣志偉 / 攝影 陳儒桓 顏睿陞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14 22:56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14 22:56

台北榮總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到目前為止已經治療200多位的病人,據了解胰臟癌的比例佔了將近1/3,這比例是非常高的,大家知道胰臟癌素有「癌王」之稱,過往大部分的病人一旦聽到自己不幸得到胰臟癌的時候,很多都會選擇放棄。事實上在臨床上最有效的是手術治療,可是因為發現的時候有七成以上比較偏晚期,也就是無法手術,只能採用化學治療,因此重粒子放射治療給了許多胰臟癌病友,多了一線生機!

圖/TVBS

 
北榮重粒子及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賴宜君vs.病友陳女士:「我要很認真的配合吸氣吐氣的頻率,所以這個步驟是在50分鐘裡面,我自己要去做好功課,因為要一定要配合,謝謝您的配合,這個胰臟癌的治療,尤其在重粒子,他的呼吸的這個調控是非常重要的。」

每一次做完療程,專心聽著醫師解說病情,難免還是會緊張,60歲陳女士今年一月初突然感到腹脹不舒服,一開始先照腸胃鏡最後照電腦斷層之後,被醫師發現胰臟有個陰影,經切片後確診罹患胰臟癌第三期。

胰臟癌病友陳女士:「我很幸運可以做到重粒子,然後在北榮這邊也有很棒的胰臟癌團隊,跟醫生們他們很細心照顧,整個團隊的工作人員,都非常棒,很完整的一個,醫療的一個系統,我就覺得我很幸運。」

 
就是因為胰臟體部有腫瘤,一開始先做十次化療後,腫瘤呈現穩定,在醫師評估之下接受12次重粒子治療,過程相當順利,目前腫瘤變小。

北榮重粒子及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賴宜君:「陳女士她的這個腫瘤其實是有吃到,以及侵犯到附近的血管,那確實它(腫瘤)有侵犯到一點點神經,所以她一開始呈現的是,一種腹痛的感覺/經由我們的這個腸胃科轉介到重粒子這邊來。」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胰臟位在後腹膜腔,分為頭部、體部、尾部等三個部份,是一個兼具內分泌與外分泌功能的狹長型腺體,它隱身於腸胃道之後,初期症狀容易與腸胃不適混淆,同時在照超音波檢查時,也容易因為腸氣而影響判讀。胰臟周遭有許多重要血管前後圍繞,因為癌症初期症狀不明顯,癌細胞在逐漸生長的時期直接侵犯到胰臟附近重要血管。有高達85%的胰臟癌,初診斷時就已經無法手術治療,九成病友會在一年內死亡,隨著醫學進步重粒子讓不少胰臟癌病友,不放棄多了一線生機。」

北榮重粒子及放射腫瘤部主任劉裕明:「我們的病人治療之後呢?有經過外科醫師的認證,照射之後它可以開得很乾淨,/它的整個的樣品上呢,其實沒有多少癌細胞,就我們這個整個配合上,包括化學治療,加上我們和外科整個團隊的合作的話,事實上講我們覺得給病人帶來很多,新的一個希望。」

北榮重粒子及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楊婉琴:「有一些基因突變,有可能造成胰臟癌。它主要難以發現的重要原因,是因為在我們腹部比較深的位置。在那個地方因為不是腸胃道,所以病人可能不一定會出現一些便血的狀況,所以常常等到發現的時候是因為腫瘤比較大,已經侵犯到旁邊的神經。」

北榮重粒子及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賴姿妤:「重粒子在乳癌的角色相對就是比較少,那至於在食道癌的話,目前的話是在日本那邊,是有針對早期的。第一期食道癌可以重粒子來做治療,而不需要開刀。」

北榮重粒子及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胡育文:「現在重粒子的適應症,幾乎是全身各處,對都可以,它就是適應症來講的話,主要是說有明顯可見的腫瘤大小,然後在附近的正常器官可以達到安全的前提之下,那現在的重粒子適應症,已經慢慢擴展到越來越多的地方。」

 
臺北榮總副院長李偉強:「在過去這一年,我們成功治療了好幾例的病人,一開始也是,不能夠做手術治療,所以經過我們的化療,再加上重粒子治療之後,因為我們發覺,竟然後面變成可以手術,而且可以完全治療成功。我相信這個的話,我們在持續增加這樣子的一個治療的經驗,也希望把這個成果,發表到國際上的期刊,我認為這是對胰臟癌的治療帶來一線的曙光。」

重粒子治療,為過去許多被視為困難治療的癌症,帶來新的希望,針對頑固型的癌症和特殊的腫瘤位置,強化癌症治療能量,照護民眾健康。

 
#胰臟癌#北榮重粒子#頑固型癌症#特殊腫瘤#癌王#腹部不適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57

0.0996

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