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全台「肺癌地圖」點名「這區域」 研究:持續暴露罹癌風險增!

記者 蔣志偉 / 攝影 莊其源 陳儒桓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03 22:51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03 22:51

肺癌成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首,每年新增人數1.7萬人,死亡1萬多人,已經取代肝癌成為新國病,研究調查指出,導致肺癌原因包括,菸害、油煙、空汙、職業空汙長期暴露於化學物質當中,其中又以空汙影響最深危害最大。

圖/TVBS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肺癌現在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首,每年新增人數1.7萬人,死亡1萬多人,據了解致癌因子有吸菸空汙家族史等,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調查證實,持續30年暴露於PM2.5空汙,罹患肺腺癌風險,高出每天吸菸超過一包的人1.044倍,證實空汙環境與肺腺癌脫離不了關係。」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詹長權:「國際間要證實空污對肺腺癌的影響,困難要突破的一個研究點,就是到底空污要吸多久以後,才會產生肺腺癌,那我們就用1997年到2020年,臺灣的24萬多的癌症的病患,然後看他們在發生,肺癌之前30年的空污的暴露,就是說這些空汙引起的肺腺癌,跟抽菸引起的非肺腺癌,兩者之間的發生率的比較。」

研究發現,癌友居住地區30年來,PM2.5濃度平均值,若增加罹患肺腺癌機率也會提高。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詹長權:「從臺中以南,因爲工業發電廠,特別是燃煤發電廠,集中在中南部地區,所以空汙就不好,再加上都市的交通污染。」

彰化秀傳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育正:「空汙跟肺癌之間的關係,我們知道從111年開始,肺癌就已經擊敗了蟬聯多年的大腸癌,/近年來因為空氣汙染中所產生的PM2.5,然後容易吸入到我們的呼吸道,然後造成一個堆積,然後形成一個致癌的物質。」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根據台灣癌症協會研究調查指出,導致肺癌原因包括,菸害像是二手菸三手菸,烹調油煙中含有不少危害物質,空汙像是室內室外的細懸浮微粒可深入肺泡,引發呼吸道疾病與肺癌的風險,職業空汙長期暴露於化學物質當中,其中又以空汙影響最深危害最大。

臺北榮總胸腔腫瘤科主任羅永鴻:「近年來雖然這個吸菸的人口下降了,但是我們根據這個癌症登記年報,可以看到肺癌的發生人數,還是居高不下,那當然因為吸菸,還有其它的這個危險因子,肺癌還有其它的危險因子,例如是空氣污染的問題。」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AHRR芳香烴受體抑制子基因,是身體用來應對環境致癌物的一個調控基因,當我們接觸到致癌物質時,這個基因會透過低甲基化來啟動表現,但當AHRR芳香烴受體抑制子基因,長時間被啟動時,就會增加罹患肺癌的機會。

中山醫學大學公衛系/醫研所教授廖勇柏:「我們的研究團隊發現,空氣污染也會引發類似的基因變化,特別是臺灣中南部空氣污染嚴重的地區,居民體內的AHRR基因(芳香烴受體抑制子基因)的表現明顯變多,這可能和當地較高的肺癌發生率有直接關係。研究發現,抽菸會導致AHRR基因(芳香烴受體抑制子基因)的低甲基化。這種變化甚至在癌症形成前,就可以被觀察到,因此這個基因變化是一個重要的健康指標。

彰化秀傳醫院醫療副院長李佳穎:「根據國健署的統計,其實是在中部地區是全臺灣空氣最差的地方,我們也在肺癌的發生率上有看到同樣的趨勢,其實在中部地區肺癌的發生率會比北部及南部較高,我們認為這個跟空氣汙染,還是有滿相對的關係。」

 
中山醫學大學公衛系/醫研所教授廖勇柏:「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與不吸菸者相比,吸菸者的AHRR基因(芳香烴受體抑制子基因),變化更大,這說明抽菸對健康的傷害比空氣污染更嚴重,但即便如此,空氣污染是對所有人都有影響的,而且我們24小時都在呼吸這些汙染空氣,因此改善空氣品質是保護健康的關鍵。

公衛學者與醫師提醒空氣污染與肺癌發生率有關,其實與心血管疾病和小兒過敏等,很多其它疾患也都有關係,因此政府與各界必須重視全台,各縣市空氣汙染問題,保護民眾健康是非常重要公衛議題!


 
 



 
#肺癌#新聞#國人#死因#新增人數#死亡人數#肝癌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02

0.0716

0.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