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引發民眾人心惶惶,同時開始重視食物保存的議題,營養師高敏敏就解釋,每個平凡的食材,都可能因為保存不當而演變成食安炸彈,因此她提到食物存放要特別注意「危險溫度帶」,不論業者或消費者,都要一起提高警覺。
高敏敏分享,食物放室温易孳生細菌毒素,所以呼籲以2小時為限,不過若室溫>32°C ,則要縮短爲1小時較為保險,同時她建議,最安全的方式就是「適量準備每一餐」,吃多少煮多少,最安心、安全。
而食物存放也可以分為3個溫度區,分別是「高溫區」、「危險溫度帶」,與「低溫區」,其中最要注意的是危險溫度帶,因為7到60°C 就是細菌快速繁殖的溫度,若食物長期儲存在此溫度帶,最可能導致細菌毒素滋生,而有食物中毒風險,其中22至33°C ,是「米酵菌酸」容易產生的溫度。
最後高敏敏說到,最近吵得沸沸揚揚的米酵菌酸,是一種量少即可致命、耐熱性超高的粒線體毒素,吃到米酵菌酸污染的食品,潛伏期約30分鐘到6小時,不僅會讓細胞粒線體失能、無法產生能量,進一步造成健康威脅。
所以生熟食分開放、不吃浸泡過久的食材(濕木耳、濕澱粉製品)、煮過的食物如果不會馬上吃,一定要保存在5°C以下的冰箱等,都可避開食安風險,若不小心發現食安問題,也可以撥打1919 食安專線查詢。
◤好康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