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大腸癌蟬聯癌王15年! 「兩城市做這事」罹腸癌機率低22%

記者 王薏絜 / 攝影 張鎮安 報導
發佈時間:2023/09/30 22:16
最後更新時間:2023/09/30 22:41

毛賢婷是一位大腸直腸癌患者,她的飲食選擇受到極大的限制,只能進食營養品和流質食物,而且每次進食的份量極為有限。她形容自己只能品嚐食物的味道,然後再將其吐出,因為吃下去會腹痛如絞。

圖/TVBS

 
然而,賢婷不因這些困難而屈服,她以樂觀和幽默的態度面對生活。每天,她需要服用上百顆藥丸和保健食品,她形容這些多彩的藥物反映了她多采多姿的人生。

對於賢婷來說,進食是一項挑戰,她的大腸已被完全切除,而小腸的部分也受到了影響,因此她現在幾乎只能進食流質食物。

抗癌之路並不容易,從她確診大腸直腸癌到現在已經12年,期間經歷了10次手術,包括在腹部開人工造口(人工肛門)。在接受訪問時,她真性情地展示了腸造口袋,她希望社會大眾不要對病患有異樣的眼光,因為這可能會讓病友害怕尋求治療。

 
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指出,在大腸癌的衛教中,症狀並不是強調的重點,因為多數情況下,當症狀出現時,疾病可能已經進展到第二或第三期,情況相對嚴重。他提到,早期的大腸癌(零期或一期)通常可以根治,但這些病例中,有90%以上是沒有明顯症狀的。而有症狀前來就醫的病患中,有20%已經處於第四期。

邱瀚模特別強調篩檢的重要性,因為大腸癌已成為台灣的新國病,影響各個年齡層的健康。根據衛福部統計,大腸癌已連續15年成為台灣新增癌症病例的第一名,並且在癌症死亡人數中排名第三。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2020年,大腸癌的發生率在全球排名第一的是匈牙利,其次是斯洛伐克、挪威、荷蘭、丹麥、斯洛維尼亞等國,而台灣的大腸癌發生率高達40.5%,在全球排名第六、亞洲排名第一。

現在台灣公費篩檢的門檻設定為50歲以上的人,但台灣年輕人罹患大腸癌的趨勢正在上升。根據統計,40到44歲的大腸癌發生率在過去10年增加了近57%,45到49歲的增幅為46%,50到54歲的則為26%。其中,40到49歲的年齡層患者增加速度最快,面對大腸癌年輕化的趨勢,政府是否需要重新考慮篩檢的年齡門檻。

圖/TVBS

邱瀚模強調台灣在預防保健方面的投資嚴重不足,對比每年在大腸癌治療上花費約140億台幣,大腸癌篩檢只有2億到3億台幣的預算,這種不合理的分配需要改善。此外,他指出,年齡在40到49歲之間的人們在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國家GDP和社會做出貢獻,因此這個年齡層也應該被納入公費大腸癌篩檢的對象。

邱瀚模建議將公費大腸癌篩檢的年齡下修至45歲,這幾年,像是美國癌症協會和歐洲消化系醫學會等等,也提出了將大腸癌篩檢年齡下修至45歲的建議。

不過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簡任技正謝佩君表示,根據整體發生人數來看,50歲以上的人佔了大腸癌發生的9成以上,而45到49歲的年齡層僅佔約5%。雖然在這個年齡層中每年有逐漸增加的情況,但下修篩檢年齡至45歲會增加約3.7億的成本,而國健署的癌症防治預算一年只有38億台幣,需分配給多種癌症的預防和治療,因此需要謹慎評估。

圖/TVBS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提到,早期篩檢可以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這項研究是首次利用實證資料來支持這一理念。基隆市和台南市在20年前開始提供免費糞便潛血檢查,並持續追蹤20年,發現在40歲就開始篩檢的人,其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降低了22%,這有力的本土實證支持了下修篩檢年齡的必要性。

癌症篩檢是長期投資,必須從長遠效益的角度來看待,目標不僅是讓病患活著,更重要的是提早發現,治療效果更佳,這不僅能減輕健保醫療費用的負擔,還可以讓患者盡快回到工作崗位,穩定勞動力。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招財能量爆強的財富精油,還可抽Audi

👉偷做醫美嗎?臉怎麼亮成這樣

👉你有聽過洗髮精也要換季嗎?


大腸癌王國搶救中

#大腸癌王國搶救中#糞便潛血檢查#癌症篩檢#飲食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210

0.0761

0.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