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研究發現,55歲以上民眾起坐站秒數超過12秒的人,約有86.8%,平均每5個人中有超過4人以上具有肌少風險,醫師提醒,肌肉流失不僅造成體力變差,心衰竭危機恐增4成。
台灣每4名男性約有1人有肌肉流失困擾,男性肌少風險盛行率甚至是女性的1.3倍,父親節前夕,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發布新聞稿,提醒民眾多關心家中長輩肌肉健康,建立正確攝取營養的觀念,預防改善肌少風險。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任顏啟華表示,肌肉流失加劇,造成行動力變差,導致食慾差、營養不良與肌肉刺激不足,肌肉流失更加劇,是肌少惡性循環,建議民眾從40歲開始,多加重視肌肉流失問題。
顏啟華說,肌肉流失的加劇與年齡有關,40歲後,肌肉將以每10年平均8%的速度迅速減少,40歲至80歲之間,可能流失將近1/3的肌肉,若發現自己體力變差、力量變小,恐是肌少症找上門,千萬不能將症狀正常化。
顏啟華進一步指出,隨著肌肉流失,除了影響日常活動及生活自理能力外,也會導致認知功能障礙、失能,降低生活品質及增加死亡率,也有研究指出,下肢肌力較差的心臟病患者,心衰竭風險會增加41%。
顏啟華說,改善肌肉流失、增加肌肉量,許多民眾直覺認為多運動就好,但事實上,補充足夠熱量、適量吸收蛋白質與多元營養也同樣重要,好比身體沒有足夠的原料製造肌肉,既有的肌肉還可能被分解為能量來源,猶如把蓋好的房子拿去當柴燒,反而導致肌少症風險增加。
顏啟華建議,工作繁忙上班族可選擇便利攜帶的隨身瓶,帶著均衡營養補充品,無論身在何處,都可迅速作為下午茶、宵夜時段代餐。運動完前或後,可作為營養補充來源。長輩無論在家裡或是外出旅遊,也可以均衡營養補充品替代1杯牛奶或豆漿,或是加入穀粉或麥片作為早餐享用。(中央社)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