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夏天小心沙門氏桿菌!5習慣防中毒 室溫食物勿放逾1小時

責任編輯 吳家瑜 報導
發佈時間:2023/07/18 14:14
最後更新時間:2023/07/18 14:14
高雄1間冰店發生多人食物中毒事件。(圖/TVBS)
高雄1間冰店發生多人食物中毒事件。(圖/TVBS)

高雄1間冰店八寶冰食材遭檢出沙門氏桿菌,導致34人因症就醫。醫師提醒,攝氏7到60度間細菌易滋生,預防食物中毒,除避免生食,食物在室溫下也不要放超過1小時。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沙門氏桿菌是革蘭氏陰性細菌,在常見造成食物中毒的微生物中,毒性較強,較常在蛋、肉製品上孳生,少在冰品中驗出,因此蛋類、肉類建議煮熟再食用,這次事件在冰品驗出沙門氏菌,應儘速釐清污染源。

 

遭微生物污染食物下肚,顏宗海說,大部分會引發急性腸胃炎,常見症狀包含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甚至發燒等;但有部分抵抗力較弱的民眾,如嬰幼兒、長輩懷孕婦女、或有慢性疾患者等,嚴重腸胃炎可能會合併脫水、電解質不平衡,甚至引發敗血症、器官衰竭,造成生命危險。

顏宗海指出,攝氏7到60度是「危險溫度帶」,許多細菌都能生長繁殖;夏日天氣熱,建議不論熟食、冰品或飲料,都要在1小時內吃完,否則就要放入僅有4度的冰箱抑制微生物孳生,或加熱到70度以上殺菌。

預防食物中毒,顏宗海說,除冷藏保存、加熱完全,也要注意準備食物前、中、後都要徹底清潔雙手、餐具、砧板和檯面等;生食、熟食應避免使用同砧板,購買和保存食也要分開;在外用餐則務必注意環境衛生。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資料,沙門氏桿菌廣泛存於動物界,可經由人、貓、狗、蟑螂、老鼠等途徑污染食品,在世界各地常居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首位或第2位,在台灣因飲食習慣不同,排名第4。

食藥署指出,沙門氏桿菌主要中毒原因食品為受污染的畜肉、禽肉、鮮蛋、乳品、魚肉煉製品等動物性食品,豆餡、豆製品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植物性食品,或藉由環境媒介或由人、貓、狗、蟑螂、老鼠等接觸食品而產生二次污染。

人體誤食沙門氏桿菌後,在4到48小時內就會發病,發病時間愈短,症狀愈嚴重;要症狀為下痢、腹痛、寒顫、38到40度高燒、噁心、嘔吐,症狀約持續2到3天後會痊癒,死亡率為1%以下。(中央社)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沙門氏桿菌#沙門氏菌#高雄冰店#食物中毒#食安#腸胃炎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519

0.0775

0.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