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24日是世界結核病日,台灣每年仍有約6000多人確診,且有400多人因此死亡。醫師提醒,只要嘴巴張開,沒有適當保護就可能傳染,經適當治療2週即可大大降低傳染力。
結核病是全球重要傳染病之一,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以「YES! WE CAN END TB!」作為世界結核病日主題,期望集結全球力量,實現2035消除結核(End TB)目標。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今天舉行衛教記者會,希望提升民眾對結核病的認識進而落實防治。
衛福部次長周志浩致詞指出,台灣結核病新案發生率從2005年每10萬人口73例,逐年下降至2022年的每10萬人口約28例,累積降幅達62%,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趨緩,未來將著重於疑似結核病的及早發現及介入,以及擴大潛伏結核感染檢驗與治療,以預防結核病發生。
台灣結核暨肺部疾病醫學會理事長王振源說明,根據文獻,結核病潛伏期可能長達30到50年,結核病透過空氣與飛沫傳染,一起吃飯、唱歌,都可能傳染,當身體免疫力夠,維持尚未發病的狀態稱為潛伏結核感染。
一般人受到結核菌感染後約有5%至10%機會發病,尤其免疫力低下時。王振源提醒,平時應注意環境通風,保持健康生活型態,提升免疫力及落實衛生習慣與咳嗽禮節,假如檢驗發現為潛伏結核感染,應及早接受潛伏結核感染治療以預防結核病,約2週即可降低傳染力。
王振源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表示,結核病可透過抽血方式篩檢,最需要注意的高危險群包括本身有系統性共病患者,例如自體免疫疾病、糖尿病控制不佳、慢性阻塞肺病等長期慢性疾病。
疾管署提醒,台灣每年仍約有6000多人確診結核病,民眾如出現咳嗽2週、有痰、胸痛、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發燒等疑似結核病症狀,請主動就醫,及早診斷與治療,規則服藥6至9個月可治癒,保護自己與親友的健康。(中央社)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