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民眾攝取維生素D,會選擇到戶外走走或是運動曬曬太陽,骨科醫師建議其實也可以從從食物來補充,像是多吃洋菇、蘑菇、黑木耳,或是鮭魚、鮪魚、鯖魚等深海魚類。這些都是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例如一天吃100克的鮭魚,就足夠提供日常所需約600國際單位的維他命D,攝取維生素D可以幫助維持骨骼健康,並不是攝取越多就越好,如果過量還是可能會導致不良的副作用。
臺北榮總關節重建科主任吳博貴:「所以我們一般會建議,從出生到50歲,每天應該至少攝取,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而從50歲之後,則可以增加到每天600國際單位以上。最少要有這樣的量,才足以維持我們骨骼的基本健康。」
像他將診所長廊當成自己的運動場地,外科醫師謝宇軒,平常工作忙碌除了門診諮詢還有預約好的手術,個人非常重視運動,一有空閒時間就像這樣快跑或慢跑方式,想辦法都要動一動。
美國學者指出,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主要是透過曬太陽來獲得,我們的皮膚可以製造自己的維生素D,每個人都有維生素D受體細胞,肌膚獲取陽光中的紫外線,來製造維生素D3,身體再把維生素D3經過肝臟、腎臟轉化為活性維生素D,增強對鈣、磷的吸收,促進骨骼生長。
臺北榮總脊椎外科主任周伯鑫:「維生素D在人體的功能,主要是幫助鈣質的吸收,維持骨骼恆定、減少骨質流失。因此維生素D的缺乏,會造成鈣質吸收不良,更進一步造成骨質疏鬆症。目前有新的研究顯示,維生素D缺乏也和心臟病及免疫疾病息息相關,因此每日攝取足夠維生素D,就和身體健康,有非常重要的關聯。
醫藥記者蔣志偉:「攝取維生素D,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透過曬太陽,及食物攝取。」
臺北榮總關節重建科主任/教授吳博貴:「在曬太陽方面,每天至少要花20到30分鐘來曬太陽,才會比較足夠,而曬太陽的時間也很重要,一般會建議中午前後兩個小時的時間,效果是最好的,另外很重要的,若我們透過戴帽子、穿薄外套或是擦防曬乳來進行防曬的話,則會阻礙我們皮膚從陽光中攝取維生素D。」
彰化秀傳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馨丰:「維他命D有一大概好處主要還是以增加鈣質的吸收,以及增加骨鈣在我們體內的釋放,來達到血鈣的一個平衡。」
臺北榮總脊椎外科主任/副教授周伯鑫:「美國國家科學研究院建議,一般原則,除了臉部、手部、腳部,沒有衣服遮蔽及防曬油的保護之下,每週建議2次到3次,每次15至30分鐘,讓皮膚接受陽光的日照,也可以產生足夠的維生素D
如果日曬實在不足的話,就會建議要多從食物來補充維生素D,像是多吃洋菇、蘑菇、黑木耳,或是鮭魚等深海魚類,維生素D可以幫助維持我們骨骼的健康,不是攝取越多就越好,如果過量有可能發生不良副作用。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