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寒流急凍全台,根據各地消防局資料整理,自2月19日開始至2月24日,猝死、OHCA累計超過百餘人,馬祖更創下18年來首度下冰霰紀錄,驚人記錄與意外頻傳引發社會大眾關注也提高警覺。醫師出面表示,透過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便可能將意外風險降到最低。
冬天愛進補易造成心血管疾病?慎選食材避免過多油脂
越L'excellence功能醫學營養師劉馥萱表示,民眾習慣在冬天進補薑母鴨等食補大全,但食用過量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建議補充較溫和的木耳、銀耳、山藥、黑豆等,幫助氣血循環,避免過多油脂造成身體負擔。其中食材裡的B群、維生素C、膳食纖維能維持腸胃道健康及促進體內代謝,應減少攝取精製糖、麩質及奶類,減緩體內發炎,維持體內賀爾蒙健康代謝,保護甲狀腺、腎上腺、婦科及腸胃道。
醫教6招保養心血管 調整飲食、生活習慣降低風險
1、慢性疾病控制
長期的高血壓會導致血管彈性下降,變得僵硬。如果有高血壓、血糖或膽固醇問題的話,一定要控制在良好範圍內。
2、注重身體發炎指數
血管硬化與體內發炎有關,有一項抽血檢驗指數叫高敏感度C-reactive protein(簡稱HsCRP)若這個指數偏高,代表身體正處於慢性發炎,宜找出發炎原因(肥胖、不當飲食、毒素),進而從生活習慣與飲食調整。
3、注重同半胱胺酸數值
Homocysteine (同半胱胺酸)是人體原本就有的代謝產物,然而因為基因或後天營養不均使得血液中的同半胱胺酸太高,容易傷害人體的血管內皮,使血管較容易受損、變得不健康。
4、適度運動
平時運動,強化心肺功能、循環順暢,遇到天冷氣溫變化的情況,會有較佳的承受度。年長或有慢性疾病的朋友無須刻意追求高強度,中等強度(秘訣:運動時無法說完整一句話,但可以說簡單字語的程度)對於心肺強化就有幫助。
5、適度的桑拿
建議在身體狀況許可的情形下,可以多去烤箱、三溫暖、溫泉、熱水足浴,透過外在環境使體溫上升的方式,促使血液加速流通,可視為一種和緩的「被動運動」。要特別留意若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在高溫場所還是要特別留意,適當補充水分避免脫水、時間勿過長。
6、適當補充水分、避免脫水
清晨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除了天冷血管收縮外,另一原因是睡眠時是處於「沒有喝水」的狀態,因此人體在早晨會呈現微脫水情況,這時血液特別濃稠,相對容易引起堵塞,因此平常白天要適當補充水分,冬日晚上推薦用保溫瓶裝溫開水在床頭備用,起床後先喝一杯溫水,暖暖身子、讓血液活絡,再緩緩起身,減少天冷可能造成的僵硬與不適。
延伸閱讀
群聚擴大!最新足跡總整理:台北、竹北、苗栗、高雄、台東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