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16歲少女反覆拒食暴食 童年進食經驗差釀飲食障礙


發佈時間:2020/12/02 17:50
最後更新時間:2020/12/02 17:50
(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16歲女學生才44公斤,但過度節食,常以白開水度日,家人介入要求記錄飲食,她又轉為暴食症,看到體重增加又拒食。精神科醫師陳家駒說,此類症狀與幼年不良進食經驗有關。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陳家駒今天在記者會分享,一名16歲女學生家庭關係親密,但媽媽從小在飲食就會有所要求,常強迫她吃不愛的食物,且動輒就說「快點吃,不然我要收走」、「再不吃我要生氣」等,讓個案一到用餐時間就會情緒緊繃。

 

後來,女學生到國外唸書,但一到週末返家,開始表達不愛吃之前愛吃的甜點、蛋糕,且出現愛哭、便秘、停經等狀況,一問才驚覺,她在學校常受到同學嘲諷,認為自己身材很糟,因此沒有正常吃飯,常只喝白開水。

女學生的正常體重應該至少50公斤,但她僅44公斤,又自認很胖,希望一定要降到42公斤以下。媽媽發現狀況不對,要求她記錄每天吃的食物,沒想到她反而出現暴食行為,看到體重增加又拒食,反覆在暴食和拒食之間,只好快點就醫求援。

陳家駒表示,個案從小養成的飲食習慣及經驗,加上環境改變適應困難,同儕人際困擾,自我感覺及調適不良等情況,而用飲食紓解壓力,但吃了又陷入擔心變胖的悔恨,造成拒食跟暴食的反覆,出現飲食障礙的症狀。
 

飲食障礙者(暴食、拒食)通常會非常在意外表,大吃大喝後會後悔催吐;或是為了不引起注意假裝有吃飯,又偷偷丟棄食物,甚至使用藥物催吐或灌腸。長期除了影響健康,還會影響生活、學業成績、人際相處等。

陳家駒說,從小的飲食習慣與情緒、性格養成有關。培養良好的飲食營養、衛生習慣及餐桌禮儀,學習情感人際互動,都是社會化訓練一環,會塑造人的性格,與情緒處理的能力。

陳家駒表示,家庭提供的資源及父母依附陪伴支持學習的程度,都會影響到小孩未來發展。從小的飲食習慣及用餐氣氛會持續影響到成年,父母應儘量陪孩子好好吃飯;若從小餐桌上就是吵吵鬧鬧、急迫、被強迫進食、充滿負面經驗,對小孩就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混亂不良的飲食習慣可能引發各種臨床相關疾病,如營養不良、肥胖、厭食、吸食物質、濫用藥物、酗酒、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吸菸、胃腸身心疾病、癌症等。

研究指出,厭食症患者因嚴重營養不良,統計有5%至25%有死亡的風險;住院治療者最常須6年才能出院。

陳家駒說,治療上依個人症狀而不同,須長期治療,包括:藥物、心理治療、行為治療、關係治療、情緒認知管理治療、溝通及團體治療等多管齊下,才能有效改善。(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TVBS每日熱搜榜

#學生#節食#飲食#暴食症#體重#飲食障礙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2507

0.0952

0.3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