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去年底的短命戒嚴餘波盪漾,再加上關稅衝擊,第一季GDP呈現負成長,摩根大通悲觀預測今年韓國經濟成長率可能只有0.5%。整體景氣不振,大型企業紛紛啟動瘦身措施自保,LG電子退出電動車充電市場、SK集團縮減旗下子公司數量、浦項製鐵則是清理虧損部門。經濟陰霾籠罩之下,勞動市場也面臨寒冬,2024年南韓非自願失業人數激增10.7%。

時任南韓總統 尹錫悅(2024/12/3):「為了維護自由憲政秩序,宣布緊急戒嚴。」
去年底的戒嚴令,揭開南韓經濟危機序幕。
韓聯社TV記者:「根據韓國開發研究院指出,消費者信心指數在戒嚴一個月內暴跌12.3點。與2016年朴槿惠前總統彈劾政局時,三個月內下降9.4點相比,速度更快,跌幅也更大。」
政治不確定性加劇消費心理萎縮,民眾勒緊錢包,餐飲業者最有感。
本該擠滿客人的午餐時段,餐廳卻冷冷清清。為了招攬生意,店家掛上廣告布條,推出破盤價優惠活動。生意一直很火爆的餐廳老闆也不得不考慮開除員工,因為今年以來營業額已經減少超過10%。
餐廳老闆 申泰浩:「今年好像比去年更辛苦,來的客人變少了。如果今後銷售額繼續下降,就不得不考慮(裁員)。」
南韓統計廳公布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個體戶比去年同期減少1.4萬人。
韓聯社TV記者:「其中有僱員的個體戶,減少了2萬5千名左右,沒有僱員的個體戶增加,因人力費用負擔而停業或成為一人社長的情況,越來越多。」
就業市場也亮起紅燈。首爾某地方政府舉辦招聘博覽會,徵才布告欄前滿是來查看公告的求職者。從畢業後一邊實習一邊尋找正式工作的青年...。
南韓20多歲求職民眾 白智禹:「投了很多份履歷,都沒有人聯絡我,所以來這裡找找看有沒有其他工作。」
到為了賺取生活費,想要重回職場的中高齡人士。各年齡層求職者都難跨越招聘門檻。
南韓60多歲求職民眾 車龍燮:「因為年紀大了,大部分以招聘年輕人為主,(求職過程)好像有點困難。」
「一職難求」以外,2024年因為公司業務調整或停業被波及的非自願失業者驟增10.7%,多達137.3萬人。
內需不振之際,還出現出口低迷。
韓聯社TV記者:「最大的原因是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韓國經濟人協會預測,如果對等關稅措施正式實施,南韓企業明年的銷售額平均將下降4%。」
韓國第一季GDP負成長,若關稅壓力不減,第二季出口繼續降溫,今年韓國經濟成長率堪憂。國內外機構紛紛下調預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從2%降至1%,花旗銀行下調到0.6%,摩根大通更悲觀預測,韓國今年經濟成長率恐怕只有0.5%。
面對關稅威脅和經濟萎縮困境,南韓大企業未雨綢繆,開始「瘦身」。
韓聯社TV主播:「企業經營環境越來越艱辛,因此國內各大企業紛紛透過業務重組、瘦身(縮小規模)等方式,再次繃緊神經。」
像是LG電子,2022年看好電動車市場,因而收購充電樁製造商AppleMango,但三年後的現在,由於電動車銷售放緩,不得不退出相關業務。
SK集團也從去年開始大動作進行組織結構重組,子公司數量從2023年的716家,減少至去年底的649家,以提高集團資金流動性。
浦項製鐵集團則是積極整理125個低收益事業和非核心資產,會長張仁華計畫2026年前回籠2.6兆韓元,相當於台幣567億元資金。
世宗大學經營學系教授 黃勇植:「預計會重新分配人力或資源,對有潛力的新事業進行集中投資和培養。」
為了生存,南韓各大企業正在加快重組步伐。本應團結共同克服危機的政界人士,卻忙著將經濟困境原因,甩鍋給競爭黨派。
南韓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鞭 朴贊大(4/28):「過去3年內,我們生活在民生崩潰、經濟崩潰、公正和常識消失的情況之中。只是選錯一位總統(指尹錫悅),代價卻很慘重。」
南韓在野黨國民力量黨黨鞭 權性東(4/29):「只有韓國企業被民主黨制定的無例外每周52小時工作制所束縛,無法正常工作。」
隨著6月3日總統大選倒數不到一個月,南韓民眾比任何時候都迫切渴望選出優秀領導人,帶領國家走出戒嚴風波和美國關稅措施陰霾。
※ 本文章之所有內容,未經作者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節錄、轉載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