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脫碳人請入列! 日企招「綠色部隊」拚碳中和

記者 李宜蓉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5/29 20:00
最後更新時間:2024/05/30 10:44

乾旱、暴雨、熱浪等極端氣候逐漸常態化,此刻也有國家及地區正遭受肆虐,國際社會達成減碳、零碳共識。去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日本承諾將對全球脫碳做出貢獻,宣示2050年前達到淨零排放;為了實現國家碳中和目標,日本產業界爭搶脫碳專才,讓「脫碳人」成了當前炙手可熱的人才。

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狹長的「線狀雨帶」沿著日本地型移動,雨彈由南至北,瘋狂轟炸。全日本風雨交加,高知、德島、鹿兒島部份城鎮,雨量打破統計史,創5月新高。

 

京都知名景點「嵐山」,暴雨下得大堰川洶湧湍急,充滿愜意風情的屋形船不僅開不了,大水還淹沒了停靠口,船家急急忙忙將船救上岸;不遠千里飛一趟日本的歐美遊客,也只能無奈取消行程。

氣候變遷帶來致災大雨、極端高溫,對人類文明的衝擊不斷擴大。尤其是日本,做為觀光大國卻又天災連連。

日本首相 岸田文雄(2023.12):「日本將會對全球脫碳做出貢獻。」
 

為了保住觀光資本,日本對於脫碳、零碳,更是有加速之必要性、迫切性。國際社會同意21世紀晚期實現淨零碳排,而日本政府下令提早至2050年前達成,眾家企業依令行事。

大型汽車零件製造商員工 春田拓彌:「根據算式可以算出碳排量,知道每個產品的廠區跟產線,就能個別鎖定能源消耗量。」

這間大型製造商重整人力,新成立碳中和部門,透過繁複的算式,讓工廠內的碳排量「被看見」。

大型汽車零件製造商員工 春田拓彌:「夏天的空調消耗非常大,如果能改善空調的效率,試算中能減少部份碳排。」

CO2可視化雖然不失為減碳妙方,但是氣體的「具體化」過程相當複雜,必須針對產品逐項盤查碳排放量,在掌握碳足跡後,採取減量措施或抵換行動,達到「碳中和」狀態。

企業碳中和部門主管 仁田博史:「全體員工必須要擁有意識,否則減碳任務就無法推動,我們希望能更加快脫碳速度。」

不過,能夠握有「自家產」的脫碳員工畢竟少數,這也讓日本產業界展開「狩獵大戰」!
 

人力銀行媒合專員 羽田野直美:「這是企業的碳中和徵才啟事。近年來不少企業抱有危機意識,零售業、科技業等等,(脫碳)已經是全體企業的課題。」

在求職、求才第一線的人力銀行,有感近年來企業對脫碳專才的多元渴求,包括碳排計算、法務專員、商品開發,甚或是說客,減碳人才需求五花八門,異業之間也碰撞出新的商業模式。

金融機構減碳開發專員 鈴木洋次:「我的設想是擴大引進,最終導向脫碳目標。」

銀行從科技業挖角「綠色人力」,活用員工過去豐富的蓄電池研發經驗,從客戶名單中發展減碳計劃。銀行與企業從借貸關係昇華至夥伴,過去的融資對象如今是新產品的共同開發商;當新款蓄電池研發成功,銀行便可利用金融優勢,向市場提出融資租賃。

金融機構減碳開發專員 鈴木洋次:「我們在產品規劃階段,討論要做出怎樣的產品以及用途,再配合金融機構的強項,我認為能最有效做出貢獻。」
 

日本大型智庫估算,未來10年,日本需要至少270萬脫碳專才。「綠色戰略」不只掌握一國經濟動脈,更左右著是否能搶下話語權,而不被世界淘汰。
 
 
#線狀雨帶#嵐山#屋形船#氣候變遷#淨零碳排#減碳#碳足跡#碳中和#蓄電池#融資租賃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278

0.0885

0.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