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技大廠蘋果公司,周三(2月28日)向全球電動車業投下震撼彈!那就是終止耗時10年,且投入數以十億美元資金的電動車研發計畫,並且要把相關研發經費,轉投入更有未來性的AI產業。全球電動車業去年下半年開始出現疲態,這從特斯拉降價可見一斑;而大陸電動車龍頭比亞迪更在龍年一開年,就大幅調降油電混和車,甚至是純電動車的售價,引發各家車汽紛紛降價;但價格戰的結果卻是造車利潤降低,也讓市場的競爭更加白熱化。
多年來令外界充滿期待的蘋果電動車,如今恐怕看不到它上路了。
路透等多家外媒週三(2月28日)不約而同引述知情人士說法,指蘋果高層已向員工宣布,取消被稱為「泰坦計畫」(Project Titan) 的電動車研發工作,相關研發經費將轉投入當前最夯的生成式人工智慧(AI)。
消息曝光後,蘋果公司股價隨即上漲0.8%,顯示市場對蘋果公司「電車轉AI」路線的正面回應。
早在2014年,蘋果公司就傳出發展「泰坦計畫」,把研發重點鎖定自動駕駛系統;市場還曾盛傳2025年就能看到蘋果電動車面市消息。這些傳聞蘋果公司始終拒絕證實或回應,就連如今取消電動車計畫,也不願置評。
據傳,涉及泰坦計畫的2千名員工,對於計畫終止感到驚訝,部分人力未來將轉往AI或其他部門工作,同時也不排除裁員可能。
去年底轉入「造車」賽道、發表旗下首款電動車的大陸手機大廠小米,創辦人雷軍在微博發文,對蘋果放棄投資10年的造車計畫表示震驚,並藉機大力宣傳自家電動車;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則在X社群,發出致敬表情符號與一支香煙,並在受訪時坦言「造車真的很難」,破產是車廠常態。
至於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近日雖然帶著多款新車,登上瑞士日內瓦車展的展台,並以亮眼外型、功能和相對友善的售價,讓歐洲車商備感壓力。
英國汽車雜誌《Autocar》編輯 馬克提蕭(Mark Tisshaw):「歐洲汽車製造商非常非常擔心,因為比亞迪的汽車已經變得更好看,並且更好駕駛。 品質是有的,而且他們也有巨大的成本優勢。當他們提到中國汽車製造商的威脅時,實際上他們指的就是比亞迪的威脅。我們參加世界各地的車展,每一場車展都有比亞迪的身影。」
但如今的日內瓦車展,展場上竟然只有不到5家車商參展,其中兩家還都是大陸車商,包括上汽名爵(MG)與比亞迪;至於展出的車輛雖仍以電動車為主,卻朝向低價的小型車發展。
《歐洲汽車新聞》記者 彼得斯格爾(Peter Sigal):「我認為今年的主要問題,是電動車的普及速度會怎麼樣?去年進展得非常快,但到年底開始減緩。德國等多個國家減少了(電動車)激勵措施,甚至法國也在削減電動車誘因。」
分析坦言,售價普遍比燃油車更高的電動車,過去得以高速發展,與各國推出的各種稅費鼓勵政策有關;再加上歐盟所制定的2035年禁售燃油車法案,迫使傳統車廠要朝電動車轉型。但居高不下的電池價格,卻阻擋了電動車普及化步伐。
《歐洲汽車新聞》記者 彼得斯格爾(Peter Sigal):「對於許多歐洲買家來說,電動車是買不起的,特別是在東歐和南歐國家,而且我們已經看到這些國家的電動車採用率非常低。」
為了進一步推動電動車的普及,把價格降到更多人可以負擔的水準,就成為各家車廠必須走的路。
比亞迪就選擇在中國,率先吹響價格戰號角,不但把油電混合車降到8萬人民幣以下,也就是不到35萬元台幣,上週五(2月23日)全新推出的「海豚榮耀版」純電動車,更是降到10萬人民幣,也就是44萬台幣以下。比起前一版,高達15%的降價幅度,成功推升消費者購車意願。
消費者vs.上海衛視記者:「(為什麼想特地過來?)因為便宜。」
比亞迪的降價,也帶動中國各大新能源車廠跟進,或者升級配備來吸引消費者。
上海比亞迪經銷店銷售經理 桑志偉:「感覺到(今年市場)是挺卷的,可能車企對客戶的爭奪更加激烈。」
連傳統燃油車也拉響警報,長安汽車、吉利汽車已快速降價,連北京現代、上汽通用別克和凱迪拉克等中外合資或者豪車車廠,也都祭出6千到21萬人民幣不等的降價優惠。
上海汽車行業分析師 曾志凌:「一旦有人開始了這個價格戰,你不跟進的企業,那你就只有看著市場份額在下降。開局來看,整個這個需求是相對比較疲弱的,今年在這個市場邏輯下面,我覺得生存是第一要素。」
車廠爭相降價的結果,勢必會壓低造車的利潤,可能會讓更多的車廠,被擠出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
香港獨立股評人 蘇沛豐:「始終確認價格戰仍比較激烈,長期來說,可能令(造車)新勢力的生存空間減少,受到減價戰的影響,反映整體行業需求未必很強,或目前產能偏高,暫時對行業利潤率看法偏悲觀。」
在電動車製造利潤難以提升的情況下,蘋果選擇斷尾求生,終結過去十年投入數以十億美元的造車「泰坦計畫」,恐怕也是順勢而為的結果。
◤超夯旅遊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