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物種造成的生態破壞不容小覷,比利時現在飽受「浣熊之亂」,源自北美洲的浣熊,在上世紀30年代因為皮草需求進入德國後,在歐洲不斷繁殖蔓延,比利時瓦隆區的自然生態遭破壞,不得不採取撲殺行動。想消滅外來物種,靠人類用吃的可行嗎?英國倫敦一家餐廳,推出「入侵物種餐」,讓美國通訊螯蝦成為桌上美食,希望藉此達到生態平衡。
餐廳廚師忙進忙出,將食材逐一準備擺盤,不過今天的晚餐相當別出心裁,烤到紅通通的美國通訊螯蝦,號稱口感類似小龍蝦,是英國當前自然環境中的外來物種。
倫敦Silo餐廳老闆 麥克麥斯特 (Douglas McMaster) :「入侵物種餐的概念,是創造性地推廣對環境有害的物種。」
位於英國倫敦的餐廳Silo,2015年開幕,是全球第一家主打「零浪費」的餐廳,菜單上的所有食材,都來自使用零廢棄物技術的農民,並裝在可重複使用的容器中、使用零碳排方式運輸。
倫敦Silo餐廳老闆 麥克麥斯特 (Douglas McMaster) :「我希望讓許多創業美食家看見,將此視為一個機會,讓灰松鼠、美國通訊螯蝦出現在更多餐廳,成為更多廚師的食材來源。」
老闆希望打造一個合法供應鏈,讓這些外來物種成為更多當地餐廳的食材選擇,靠人類的五臟廟,用吃的力量與之抗衡。
倫敦Silo餐廳老闆 麥克麥斯特 (Douglas McMaster) :「我希望我們能夠恢復生態系統的平衡,然後我們就不再吃牠們了。」
但這樣的方式,看在生物學家眼中,恐怕不是完全認同,因為許多外來物種一剛開始,就是透過食材引進,造成後續的災難。
英國昆蟲學教授 法赫德 (Karim Vahed) :「美國通訊螯蝦剛開始就被當成食材進口,牠的引進基本上是為了繁殖,牠在美國被廣泛當成食物,當初的想法是將這外來物種,引進英國後可輕鬆養殖,然後出口到小龍蝦市場,不幸的是,牠們真的很擅長逃跑。」
美國通訊螯蝦是一種淡水小龍蝦,體型大約12到16公分,侵略性強,目前無論被引到哪裡,當地的原生小龍蝦都會被牠們取代。
英國昆蟲學教授 法赫德 (Karim Vahed) :「牠們很快在競爭中擊敗了白螯小龍蝦,一方面牠們體型較大,會吃掉較小的白螯小龍蝦,牠們幾乎什麼都能吃,也會吃多種植物和藻類,吃掉水中其他的無脊椎動物,甚至會蠶食較小的同類。」
更讓人頭痛的是,美國通訊螯蝦會傳播一種真菌,造成龍蝦瘟疫,而且只有通訊螫蝦具有免疫力。學者認為食用外來物種,恐怕只會鼓勵更多人引進這些生物作為食材,造成生態浩劫。
英國昆蟲學教授 法赫德 (Karim Vahed) :「我不鼓勵食用入侵的非本地物種,問題是,如果你拿美國通訊螯蝦來說,牠先是作為食物來源帶到這個國家的,如果人們認為可以將其作為食物,那麼可能有人會自己引入牠。」
浣熊爬到樹上拿取食物,吃得津津有味,模樣相當可愛,但牠們現在卻讓比利時民眾相當苦惱,因為原生於北美洲的浣熊,從上世紀30年代引進到德國作為皮草原料後,逐漸擴散到歐洲其他地區,現在在比利時瓦隆已經繁殖到超過5萬隻。
比利時護林員 派帝特 (Thierry Petit) :「我們收到的投訴越來越多,最後我們忙到沒辦法全部處理,只能依照需求優先進行排序,所以現在有人說,我的院子裡有浣熊時,我們不再介入。」
浣熊大軍到處搞破壞,不但會到民宅翻垃圾桶,甚至被冠上「垃圾熊貓(Trash Panda)」的臭名,還嚴重侵害本土野生生物,林務局為了挽救當地生態,不得不採取撲殺手段,但遠遠趕不上牠們的繁殖速度。
當地獵人 :「牠正在傷害這裡的本地物種,牠們偷走了本土物種的棲息地,偷走了食物,牠們還會相互競爭,甚至互相殘殺,有時牠們還會殺死小型動物,例如在草地上築巢的小鳥。」
比利時當局無奈表示,任何撲殺手段都已經太遲,現在只能學習如何與浣熊共存,以及怎樣保護當地本土生物。
比利時瓦隆環境署長 席琳·泰利爾(Celine Tellier) :「浣熊是一種外來物種,牠們有一張漂亮臉蛋,但不幸的牠們就是入侵物種,浣熊和其他動物,以及日本蓼等植物物種,是造成全球物種多樣性退化的5大原因之一。」
當局表示,目前已經採取措施控制浣熊數量,呼籲民眾不要餵食,平衡當地生態,需要人類花時間共同努力。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