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紛紛緩和,但傳染病專家仍擔憂秋冬流行再起,而日本醫界為了降低院內感染風險,並加強看病品質,與軟體工程師共同開發了AI問診系統。輸入兩萬多筆病名供電腦自我學習後,在病患進入診間前,AI會先做初步診斷,並提供結果給醫師為實際看診的判斷輔助。另外,東京的醫科大學也教會AI分析斷層掃瞄,成功判斷新冠確診,也提高醫師的診斷效率。
後疫情時代,抗體檢測顯得重要。
厚生勞動大臣 加藤勝信:「東京都0.1%,大阪府0.17%。」
這個數字是日本政府公布的抗體結果。厚生勞動省6月針對東京、大阪以及宮城等三個地區,實施進萬人的新冠肺炎病毒抗體調查,結果顯示,(05 0143) 東京僅0.1%的人呈陽性反應,大阪為0.17%,宮城0.03%。這樣的數字乍看可能有點抽象,但反過來說,以東京為例,代表有高達99.9%的東京人不具抗體,也就是毫無防禦力地曝露在病毒中。
昭和大學醫學部客座教授 二木芳人:「這代表幾乎所有人都沒有抵抗力,以這樣的狀態進入第二波疫情,就可能造成不小的傷害。」
如果再把數字試算成感染人數,東京將會有1萬4千人,大阪1萬5千,宮城近7百人;再對照截至5月底的總確診數,當第二波疫情爆發,嚴重性可想而知。
仙台醫療感染病中心長 西村秀一:「這表示對於這樣的傳染病,等於大家都有一樣的機會感染,所以下一次的流行再來時,就得要相當地小心才行。」
相較歐美抗體陽性比率,紐約有12.3%,倫敦達到17%,莫斯科17.4%,而日本只有0.1%;擔心未來真不幸爆發二次流行,日本繃緊神經,就怕醫療真陷入不可逆的崩解,因此日本醫界開始借助科技。
護理師 vs. 求診患者:「今天喉嚨覺得痛嗎? 會。」
到醫院看病,得先做病況調查,而出題的正是AI人工智慧。AI會提出約20道問題,再依照患者答案篩選出可能病況,所有問答會同步到醫師電腦,幫助醫生在接觸患者前,就能先掌握病情。
內科診所院長 太田啟介:「你有喉嚨痛、無力感還有點燒對嗎?請張開嘴巴。有點膿喔,是扁桃腺發炎。」
醫師實際診斷為扁桃腺炎,與AI給出的判斷相同,AI問診擁有一定準確度,加快看診速度,也縮短醫病接觸時間,降低病毒傳染機會,大大提升了醫療品質。
醫師:「像是血檢之類的報告輸入,我真的覺得病歷建檔超煩的。」
醫師:「原來如此,這倒是真的。」
軟體工程師:「就技術而言(改良)是完全沒問題的。」
催生出「問診AI」的就是這群醫師與工程師,他們讓電腦從兩萬多筆臨床病徵中學習,(01 0237) 病患的回答就是AI的分析線索,隨著患者給的答案越多,電腦也會更改病名。
軟體工程師:「現在還有很多病名選擇,電腦會試著對『腎上腺機能不全』做發問。」
當疑似病徵重覆率太高時,AI會提出關鍵問題,根據患者回答做出更精準的判斷。
日本新聞記者 vs. 軟體工程師:「可能性較低的『腎上腺機能不全』一口氣往上衝了。是的。」
當然,這名病患最終的醫師診斷與AI判定的結果吻合,就是「腎上腺機能不全」。而這套問診軟體也同時在手機上推出,讓民眾能隨時自我確認健康狀況。
醫師 松本純一:「這是由AI判斷出的新冠肺炎案例。」
AI不只會看病還懂得看電腦斷層,東京的醫科大學對系統輸入超過3千筆確診影像,讓人工智慧學習判讀能力,成為醫生看診時的輔助資訊。
醫師 松本純一:「就算是資深醫師也需要15到20分鐘分析,但AI幾乎是以秒判的時間就有解答。」
醫學界動起來,在疫情期間努力提升醫療效率;更令人振奮的是,大阪府宣布,大阪大學產學合作研發出的新冠疫苗,將在6月底開始日本首例人體臨床試驗,如過程順利,10月擴大試驗對象,目標最快明年春季能實際提供施打。
看節目、買美食、拿好康,百張住宿券免費抽!快點我下載食尚玩家APP!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