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翻開美國史避言「戰」 陷泥淖的反恐戰.所為何事?

記者 林佳妮 報導
發佈時間:2019/09/04 20:00
最後更新時間:2019/09/05 11:20
圖/公視主題之夜 提供
圖/公視主題之夜 提供

川普中國開戰,打的是貿易戰,打到全球股市與經濟前景都蒙塵,細數1980年以來,美國陸續在世界各地發動戰爭,我們可能會以為美國老是把戰爭掛在嘴邊,其實不然,從林肯以來,美國領袖不輕易把戰爭一詞說出口,在911事件十八周年前夕,Focus與「公視紀錄觀點」與「公視主題之夜」合作,透過本周四、五接連兩天播出的紀錄片《強權下的反恐戰爭》上、下兩集,深入探討當年布希脫稿演出,宣布發動的全球反恐戰爭,或許討好民意,萬萬沒料到導致非實體的「極端主義意識形態」日漸蓬勃,不見消散,而且兩敗俱傷。

電影《關鍵危機》(2007)/紀錄片《強權下的反恐戰爭》:「打擾了,是安沃伊布倫先生嗎?」

 
電影《關鍵危機》(2007)/紀錄片《強權下的反恐戰爭》:「我是。」
電影《關鍵危機》(2007)/紀錄片《強權下的反恐戰爭》:「您有個緊急訊息。」
電影《關鍵危機》(2007)/紀錄片《強權下的反恐戰爭》:「怎麼了,是我太太嗎?她沒事吧?」

這種和政治、反恐相關的驚悚片,所出現的情節,經常是有憑有據。

 
新聞媒體網站《Slate.com》報導/紀錄片《強權下的反恐戰爭》:「波蘭在廿一世紀初,曾替中情局設置(恐怖分子)秘密審訊監獄,這些地點俗稱『黑牢』。」

這是因為波蘭沒有立法嚴禁刑求,美國得以規避國際法,聽起來是不是好聰明,但事實上是後患無窮

法國對外安全總局局長 皮耶·布羅尚(2002-2008)/紀錄片《強權下的反恐戰爭》:「這是美國的第三次錯誤...致命的錯誤。」

第三次錯誤,也就是美國之前還犯下兩次錯誤。

紀錄片《強權下的反恐戰爭》:「在我的命令下,美國軍方開始轟炸阿富汗。」

第一次錯誤,就是出兵阿富汗,2001年10月7號,給它夜襲轟下去;那是美國政府挾著民意對九一一事件的報復,而小布希早在九一一當天晚上,就替出師鋪了哏,而且是他自己加上去的脫稿演出。

紀錄片《強權下的反恐戰爭》:「我們會把執行攻擊的恐怖分子,還有他們的包庇者一視同仁。」

 
小布希當時口中的包庇者,指的是藏匿賓拉登與蓋達成員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權,9天後,在國會上,小布希做出破釜沉舟的歷史之舉。

紀錄片《強權下的反恐戰爭》:「我們的反恐戰爭從蓋達組織開始。」
美國副國務卿 李查·阿米塔吉(2001-2005)/紀錄片《強權下的反恐戰爭》:「我和國務卿鮑爾當下提出這個用詞不妥,但是無濟於事,這個詞抓住美國人民的心。」

這個詞就是GWOT,響叮噹的「全球反恐戰爭」,一打18年,打完了嗎?抱歉,答案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法國對外安全總局局長 皮耶·布羅尚(2002-2008)/紀錄片《強權下的反恐戰爭》:「美國第一次錯誤是阿富汗。」

嗨,法國大哥,這話可能無需你事後諸葛,當時,就在布希演說的時候,他身邊許多幕僚,應該早已邊聽、心裡頭邊打冷顫。
 

前美國國務卿鮑爾幕僚長 羅倫斯·威克森上校(2001-2005)/ 紀錄片《強權下的反恐戰爭》:「我們(美國)不喜歡用戰爭這個詞,因為這是打不贏的...但軍隊聲譽勢必受到傷害。」

聽到這個說話,有沒有好不可思議,美國竟然不喜歡用「戰爭」這個詞;以林肯總統來說,提到美國內戰時,他堅持那只是南方各州的叛亂,他從未向南方邦聯宣戰;當珍珠港事件發生時,羅斯福總統要求國會向日本宣戰,但並沒有對其他軸心國比照辦理,而是「被動」得等待這些國家向美國宣戰。

紀錄片《強權下的反恐戰爭》:「美國為韓國之役集結兵力的跡象,包括這艘油料充足的航空母艦巴丹號。」

至於參與韓戰,美國也刻意避免使用「戰爭」,而用「韓國衝突」。

時任美國總統 杜魯門/紀錄片《強權下的反恐戰爭》:「我們的武裝只是要對抗侵略。」

在杜魯門總統看來,他只是根據聯合國決議,對北韓侵略做出回應,因為「戰爭」是公認的的侵略舉動,所以美國政治人物一向不會輕率使用的詞,除此之外,用「戰爭」來稱呼,那意義可是非同小可。

英國秘密情報局局長 理查·迪爾洛夫爵士(1999-2004)/紀錄片《強權下的反恐戰爭》:「用戰爭這個詞是抬舉恐怖分子,提升他們的聲望。」

言下之意就是,小布希,你根本是中了賓拉登的圈套。

法國對外安全總局局長 皮耶·布羅尚(2002-2008)/紀錄片《強權下的反恐戰爭》:「就是這些攻擊是挑釁,用意是引誘美國在伊斯蘭教土地上開戰。」

賓拉登一方面希望美國人在反恐戰中越陷越深、精疲力竭,一方面更希望激發廣大穆斯林人口對美國與其盟友的敵意。

英國秘密情報局局長 理查·迪爾洛夫爵士(1999-2004)/紀錄片《強權下的反恐戰爭》:「賓拉登是偉人。」

賓拉登如此的心機,難道他的幕僚會沒有相關分析與見解嗎?事實上,他的國防部長倫斯斐反對將戰爭作為報復手段,只是總統大人不聽卻。

紀錄片《強權下的反恐戰爭》:「布希回答他不在乎國際法專家怎麼說,還說『我們要痛扁他們』。」

但是他為何不聽勸告呢?如此一意孤行呢?

紀錄片《強權下的反恐戰爭》:「一開始我們看到的,是總統和副總統的反應,出發點是他們顯然覺得,自己會被彈劾。」

原來發動戰爭,是要力保自己的烏紗帽,當然還有面子問題。

時任法國總統府秘書長(1995-2002) 多米尼克·德維拉平/紀錄片《強權下的反恐戰爭》:「而答案就是戰爭。」

而美國的盟友們,可是陸陸續續加入他打響第一砲的反恐戰呢,在九一一發生的14年後,遭遇巴黎恐攻的法國,比照辦理。

時任法國總統 歐朗德/紀錄片《強權下的反恐戰爭》:「法國要開戰了。」

只是,船堅砲利打不到恐怖,恐怖不是實體,恐怖威脅,從來不是軍事威脅,而是意識形態威脅,在九一一事件十八周年的前夕,「公視紀錄觀點」與「公視主題之夜」,本周四、五一連兩天,播出這部紀錄片。

模擬美軍水刑/紀錄片《強權下的反恐戰爭》:「你是兔子對吧」
模擬美軍水刑/紀錄片《強權下的反恐戰爭》:「是。」
模擬美軍水刑/紀錄片《強權下的反恐戰爭》:「停手,鬆綁。」

影片從歷史、戰爭本質、意識形態、司法到道德爭議,全方面探討強權將近二十年打的反恐戰爭,為何一時討好民意卻埋下難以彌補的錯誤。

法國對外安全總局局長 皮耶·布羅尚(2002-2008) /紀錄片《強權下的反恐戰爭》:「我從一開始就認為,跨國聖戰士運動,是全球化的直接結果,全球化就是西方超現代化的海嘯,一天24小時,全年無休,透過新科技推動到世界其他地區。」

美國為首的西方強權,無視於911事件背後的淵源,以及促使911發生的積怨有多廣多深,它誤以為自己是不敗的解放者,能夠如二次大戰後那樣重建日本和德國,卻在阿富汗及伊斯蘭世界,一敗塗地。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強權下的反恐戰爭#公視紀錄觀點#公視主題之夜#小布希#賓拉登#美國的三次錯誤#阿富汗#水刑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296

0.0630

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