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音樂風格就是流行
很長一段時間,李榮浩主要工作就靠替人寫歌,製作音樂。這是他9歲時就幫自己決定好的事,得到人生第一把吉他,開始自學。一般稱之為命運,只是當時他尚未知道命運的意思。搞音樂一直是他的正經事,不管在家鄉安徽的小鎮蚌埠或是到了大觀園般的北京。28歲時出了專輯《模特》,得了金曲獎,李榮浩像一塊被發現的新大陸,人們驚喜地指認他、嚮往他,以為橫空出世,其實他存在已久。
 
他的音樂跟他的小眼睛一樣,都容易辨認,就算有人說曲風太雷同。「我做專輯不會先規劃好要走什麼風格、方向,或明年染個金頭髮吧,沒想過這些。就是寫了一堆歌就選,這歌挺好聽的,然後就放在一起。並沒有要去突破什麼。」
市面上有一些既定類別可供選擇,如何定義自己的音樂風格?「我覺得是流行吧。從小到現在都覺得所謂流行音樂最重要的點,不是音樂,是流行。流行比音樂還要重要。」一般認為流行難免流於套路,能這樣坦然把標籤往身上貼,是他對這兩個字自有見解。
「流行它代表很多東西,可以是一首歌,可以是一個顏色、衣服,明年流行什麼色系,你要去抓這個東西比較重要。不要去追求什麼音樂的巔峰啊理論啊,寫個幾萬字論文,別說一般人,我都聽不太懂。我比較喜歡去抓一些流行,想大家會喜歡什麼,這個很難,能抓到個百分之二十就很幸運了。」聽起來像研究什麼配方比例一樣。總之不扮高深,但自成一格,這解釋了為什麼他的音樂你聽得懂,能跟著唱,同時又覺得自己挺有品味的。
 
圖/GQ雜誌提供
超越完美主義五百公里
訪問隔天他有一場小型的個人演唱會。上台演唱已經是生活裡最頻繁做的事情之一,但李榮浩沒打算放過自己。當問他早上起床會聽什麼音樂?「就聽昨天彩排的東西」。一晚上的演出,音樂內容全歸他管,苦笑說這樣很省錢。反面是身為音樂總監,他得搞定一切。「我的編曲都很簡單,東西非常少。但東西少意味著什麼?每個人都得合乎標準的。如果有個人哪怕差一點點,聽起來就是不對。有人說李榮浩你為什麼老是糾結在那零點一秒上,我說我的風格就差那零點一秒。在了就是我,不在了就沒有。」
要求完美的傾向,如果也發揮在生活上似乎可就沒完沒了。「生活上還行,沒那麼『事兒』。『事兒』怎麼解釋呢?就是你這人怎麼那麼……有個髒話不方便說了,就是對自己特別要求。有人說你要求那麼多,別人根本聽不出來。有時候一首歌錄完覺得哪不對,可能就吉他那個琴弦的牌子不對,就重換琴弦,把所有人叫回來再錄一次。」歌迷可能聽不出差別吧?「對,他以為他聽不出來。但如果我今天不這麼龜毛,不去做這一點點東西的累積,他可能就感受不到形成李榮浩這個人的風格在哪裡。」懂了。所以「事兒」是不是龜毛的意思?「對,龜毛,就是很欠扁的。所以我專輯盡量不找別人,怕得罪人,真的怕得罪人。」
圖/GQ雜誌提供
我其實隨時可以不做音樂
 
讓李榮浩選一個改變他人生最大的事件?他說肯定是金曲獎。「讓大家知道李榮浩,挺改變的。」如果讓你的生活退回到沒得獎前呢?他說還是過著那樣的生活,專輯跟演唱會所有編曲都是自己編的,錄音室還是那幾把琴,從來都沒變過。「我也沒有說要一個超豪華錄音棚讓我的東西更好,沒有,還是那些,只是換了台新的電腦,如此而已。」
成名的生活裡那些音樂以外的事,也樂在其中嗎?或是有點配合性質,因為那可能幫助了音樂事業?「我其實隨時可以不做音樂的一個人。」他了解我此刻露出的表情,接著說:「對,我不是那種音樂是我生命的那種人,只是我很喜歡做這件事,然後別的事也應該要有,因為完全掉在那個裡面也很痛苦。」
但所謂沒有音樂,是指不把音樂當作一個職業,生活裡面總還是要聽點歌吧?「聽聽歌是OK,但沒歌也OK。真的,沒有歌真的OK。」他像在安撫訪問者,同時考慮用什麼詞彙能更準確說明。「我做音樂20多年,9歲開始,家裡面也知道我在做什麼。如果讓現在我30多歲再叛逆一次,就死或不玩音樂,我肯定選不玩音樂!但小的時候不會這樣選。你懂我意思嗎?就是過程你體會到了、感受到了。當然我現在做音樂都是很開心的,但我不是那種今天不讓我做音樂,我就迷失了。我不會。」
圖/GQ雜誌提供
 平常心一路到底
十年後的李榮浩會是什麼樣子?「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但是也不排除忽然哪天就不幹了。真的不排除。不幹了也還行,反正就覺得……不知道。比如這張專輯,我其實沒起名字,因為在做的時候就沒有這個整體的概念,我何必硬想兩個字給它寫個故事把它串在一起。最後還是訂了個名字『嗯』。嗯是什麼都可以,我說叫『啊』也行、『哈』也行。」第四張專輯已經取名字到這個境界,下一張怎麼辦?「不一定,第五張可能取個50個字的名字,哈哈,這真不知道了。」
很長一段時間,李榮浩主要工作就靠替人寫歌,製作音樂。這是他9歲時就幫自己決定好的事,得到人生第一把吉他,開始自學。一般稱之為命運,只是當時他尚未知道命運的意思。搞音樂一直是他的正經事,不管在家鄉安徽的小鎮蚌埠或是到了大觀園般的北京。28歲時出了專輯《模特》,得了金曲獎,李榮浩像一塊被發現的新大陸,人們驚喜地指認他、嚮往他,以為橫空出世,其實他存在已久。
他的音樂跟他的小眼睛一樣,都容易辨認,就算有人說曲風太雷同。「我做專輯不會先規劃好要走什麼風格、方向,或明年染個金頭髮吧,沒想過這些。就是寫了一堆歌就選,這歌挺好聽的,然後就放在一起。並沒有要去突破什麼。」
市面上有一些既定類別可供選擇,如何定義自己的音樂風格?「我覺得是流行吧。從小到現在都覺得所謂流行音樂最重要的點,不是音樂,是流行。流行比音樂還要重要。」一般認為流行難免流於套路,能這樣坦然把標籤往身上貼,是他對這兩個字自有見解。
「流行它代表很多東西,可以是一首歌,可以是一個顏色、衣服,明年流行什麼色系,你要去抓這個東西比較重要。不要去追求什麼音樂的巔峰啊理論啊,寫個幾萬字論文,別說一般人,我都聽不太懂。我比較喜歡去抓一些流行,想大家會喜歡什麼,這個很難,能抓到個百分之二十就很幸運了。」聽起來像研究什麼配方比例一樣。總之不扮高深,但自成一格,這解釋了為什麼他的音樂你聽得懂,能跟著唱,同時又覺得自己挺有品味的。
圖/GQ雜誌提供
超越完美主義五百公里
訪問隔天他有一場小型的個人演唱會。上台演唱已經是生活裡最頻繁做的事情之一,但李榮浩沒打算放過自己。當問他早上起床會聽什麼音樂?「就聽昨天彩排的東西」。一晚上的演出,音樂內容全歸他管,苦笑說這樣很省錢。反面是身為音樂總監,他得搞定一切。「我的編曲都很簡單,東西非常少。但東西少意味著什麼?每個人都得合乎標準的。如果有個人哪怕差一點點,聽起來就是不對。有人說李榮浩你為什麼老是糾結在那零點一秒上,我說我的風格就差那零點一秒。在了就是我,不在了就沒有。」
要求完美的傾向,如果也發揮在生活上似乎可就沒完沒了。「生活上還行,沒那麼『事兒』。『事兒』怎麼解釋呢?就是你這人怎麼那麼……有個髒話不方便說了,就是對自己特別要求。有人說你要求那麼多,別人根本聽不出來。有時候一首歌錄完覺得哪不對,可能就吉他那個琴弦的牌子不對,就重換琴弦,把所有人叫回來再錄一次。」歌迷可能聽不出差別吧?「對,他以為他聽不出來。但如果我今天不這麼龜毛,不去做這一點點東西的累積,他可能就感受不到形成李榮浩這個人的風格在哪裡。」懂了。所以「事兒」是不是龜毛的意思?「對,龜毛,就是很欠扁的。所以我專輯盡量不找別人,怕得罪人,真的怕得罪人。」
圖/GQ雜誌提供
我其實隨時可以不做音樂
讓李榮浩選一個改變他人生最大的事件?他說肯定是金曲獎。「讓大家知道李榮浩,挺改變的。」如果讓你的生活退回到沒得獎前呢?他說還是過著那樣的生活,專輯跟演唱會所有編曲都是自己編的,錄音室還是那幾把琴,從來都沒變過。「我也沒有說要一個超豪華錄音棚讓我的東西更好,沒有,還是那些,只是換了台新的電腦,如此而已。」
成名的生活裡那些音樂以外的事,也樂在其中嗎?或是有點配合性質,因為那可能幫助了音樂事業?「我其實隨時可以不做音樂的一個人。」他了解我此刻露出的表情,接著說:「對,我不是那種音樂是我生命的那種人,只是我很喜歡做這件事,然後別的事也應該要有,因為完全掉在那個裡面也很痛苦。」
但所謂沒有音樂,是指不把音樂當作一個職業,生活裡面總還是要聽點歌吧?「聽聽歌是OK,但沒歌也OK。真的,沒有歌真的OK。」他像在安撫訪問者,同時考慮用什麼詞彙能更準確說明。「我做音樂20多年,9歲開始,家裡面也知道我在做什麼。如果讓現在我30多歲再叛逆一次,就死或不玩音樂,我肯定選不玩音樂!但小的時候不會這樣選。你懂我意思嗎?就是過程你體會到了、感受到了。當然我現在做音樂都是很開心的,但我不是那種今天不讓我做音樂,我就迷失了。我不會。」
圖/GQ雜誌提供
十年後的李榮浩會是什麼樣子?「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但是也不排除忽然哪天就不幹了。真的不排除。不幹了也還行,反正就覺得……不知道。比如這張專輯,我其實沒起名字,因為在做的時候就沒有這個整體的概念,我何必硬想兩個字給它寫個故事把它串在一起。最後還是訂了個名字『嗯』。嗯是什麼都可以,我說叫『啊』也行、『哈』也行。」第四張專輯已經取名字到這個境界,下一張怎麼辦?「不一定,第五張可能取個50個字的名字,哈哈,這真不知道了。」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