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企業會在海外的避稅天堂,設立沒有實質營運的控股公司,把企業獲利移轉定價,或是透過三角貿易,轉為海外的營利,來規避納稅,不過這方法之後可能要失效了。
因應國際反避稅浪潮興起,CFC受控外國公司制度,2023年上路,未來企業得揭露更多訊息,包含持股、財報獲利,也可能會出現,重複課稅的情況。因為以台灣來說,是以「實現」為前提,也就是實際賺多少,繳多少稅,但有些國家是以「財報所得」作為課稅依據,兩者相加,企業的國外股利有效稅率,恐怕會高達38.8%-44.92%,外界就擔心,這恐怕將導致企業,撤離台灣。
立委 蔡易餘:「台灣的KY公司,大概都會被課到CFC的這個稅,未來會讓境外回台上市的公司卻步,這部分對台灣的資本市場是不利的。」
儘管CFC不是台灣首創,已經上路的美國 英國 日本等國家,也都有相對關配套。但商業界點出問題,台灣版本擴大延伸CFC未實際取得的利潤,包含持有金融資產認列,未實現評估損益,投資海外上市公司 認列的 投資收益,以及轉境外實質投資或盈餘轉增資。業界盼望政府能有更好的配套因應。
立委 羅明才:「這樣的制度開始實施以後,很多的上市上櫃公司,甚至個人,營利事業機構,都會受到很大很大的影響,財政部對於這件事情,也沒有一個緩衝期,也沒有一個讓企業可以調整的時間。」
對此財政部回應,針對重複課稅,將有相關機制去排除,另外,CFC制度不溯及既往,因此目前有疑慮的境外公司,只要配合調整,明年新制上路後,可以屏除在CFC之列。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