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S推出「透視習經濟-深圳篇」系列專題,今天聚焦「內循環」,就是擴大內需,現在「中國製造」的產品,對歐美外銷大幅下滑,有台商遇到歐美客戶勸說,工廠搬遷東南亞,但他幾經評估後,不跟風南向,選擇打進中國大陸的內需市場。
手工磨漆,將瑕疵處打磨乾淨,這是釘書機的零件。這家位在深圳龍崗區的台商工廠,生產各種金屬製品,也包含精品配件。
TVBS北京特派陳韻雯:「此刻在工廠內的人數是不到5人的,因為目前是在一個修整期,他們剛剛經歷過一個,長達2個多月的加班趕訂單,但整體而言,訂單量是比去年同期還要少。」
深圳台商二代Patrick:「下滑是一定有的,不管是以前庫存也好,國外的消費力降低也好,或是一些其他的因素,我覺得都會也一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去做平整,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他是年輕的台商二代,在完全接班不久後,就碰上新冠疫情,原本的跨國物流,完全被打亂,雖是挑戰,也剛好是轉機。
深圳台商二代Patrick:「因為疫情調整了我們市場策略,從原本的百分之百出口,變成60%的(大陸)國內市場,40%的國外市場,與其繼續不是那麼確定的客戶去找,不如放眼現在所在的地方,找我們大陸的內需市場,或許,就有不一樣的出路。」
中國大陸內需市場14億人口,不會跑掉,但是歐美外商們不同,他們陸續將目光轉移東南亞,根據統計,去年外商對華直接投資下降40%,對泰國卻是年增36%,對越南年增15%。台商更遇到美國客戶勸說他遷廠東南亞。
深圳台商二代Patrick:「因為我也學越南文,本來想去當台幹,我只是在學校裡面,學了一個它的語言,我覺得風土人情不一樣,更何況我到了當地,那是多麽巨大的衝擊,我能不能顧好我的企業,我能不能讓我的企業擁有相同的競爭力,不敢說,我跟我客戶溝通了好久,最終,我客戶也是被我說動。」
Patrick用風險評估,説服客戶留在深圳,並打進中國大陸的本土市場。疫情爆發,加上國際局勢變化,2020年中共中央首度提出「經濟內循環」,日前習近平在中共黨媒的文章再提到,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白話的說就是「擴大內需」,注重中國國內市場,降低對外商、國外技術、市場的依賴。
深圳生技產業台商簡光廷:「加工型產業,銷到歐美確實很困難,現在到美國,現在關稅都加得很重,現在陸陸續續開始往(大陸)國內,開始來銷售,我覺得這也是一件好事情,因為我們大部分,都是先匯集到台灣,然後再台灣進口到大陸來這邊,銷售,我們幾乎就99%,都是做,(大陸)國內市場。」
從事生技業的台商向我們介紹,他一整面牆的認證招牌、上百種專利證書,尤其獲選中國大陸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深圳生技產業台商簡光廷:「尤其印度跟美國這段的關稅壁壘,是比較嚴苛的,所以我們就把他拿到台灣,加上其他,向印度的肉桂,日本的桑葉,去做混料,進口到大陸,(這樣子是不是台商在這邊發展),(跟他們陸商不一樣的優勢),對,這個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因為大陸的廠商,確實有時候直接要去談,不一定直接談得下來,因為這畢竟是,美國的公司。」
美、中、台的角力、親疏遠近,在部分領域台商有難以取代的優勢。所以,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首度面對中外媒體時,向台商喊話,希望不僅願意來,而且能融得進來。但是光是深圳台商流失起碼三分之一,雖沒完整統計,有台商粗估,從10多萬人剩不到5萬人。是留、是走,台商選擇孰劣孰優。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