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發表地方財政發展報告,指近2年地方財政收入成長乏力,但剛性支出需求擴大,為平衡收支矛盾要快速增加舉債。專家說,去年各省債務增速明顯超過GDP和收入,償債負擔加重。
陸媒第一財經報導,中國人民大學財稅研究所發布了「中國各地區財政發展指數報告2022」。報告綜合考量地方財政收入、支出、債務、社保、預算管理、公共服務、財政均衡性等指標,得出2008年至2021年各省財政發展總指數。
疫情前指數總體呈上升趨勢,但受疫情衝擊,指數明顯波動。由於經濟恢復性成長,2021年指數較2020年有所增長。
報告指出,2008至2015年地方財政收入穩健指數不斷上升,2016年迄今隨著經濟發展放緩及不斷實施減稅降費措施,指數呈反覆上下波動趨勢。
報告又闡述了地方財政面臨的危機,包括近2年財政收入結構惡化,地區間財力不均;收入增長乏力的同時,剛性支出需求擴大,財政收支矛盾日益凸顯;為平衡收支矛盾,地方舉債快速增加。
公開數據顯示,疫情後新增專項債券發行規模達人民幣(下同)3兆元(約新台幣13兆元),去年首次超過4兆元。
報導指出,近年北京中央政府高度關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因為這關係著地方財政可持續性。報告指出,2016年至2021年各省債務可持續指數呈下降趨勢,地方政府所面臨的債務風險不斷升高,債務可持續性不斷降低。
中國人民大學財稅研究所副所長馬光榮表示,預計2022年各省財政發展總指數比2021年下降,主要是經濟受疫情衝擊較大,地方財政收支矛盾進一步擴大。
馬光榮又表示,2022年各省債務規模增速明顯超過GDP和財政收入增速,償債負擔加重,因此債務可持續指數將繼續下降。
馬光榮表示,在2023年較大的穩增長壓力下,財政政策要加力,債務規模料將明顯增長。但需要注意地區間債務壓力存在差異,對債務壓力特別大、基層「三保」出現困難的地區,中央應利用轉移支付進行救助。
他建議,2023年除了地方專項債規模適度增長,中央國債規模也應加大發行空間。
中國地方政府出現財收危機,原因之一是疫情期間花巨額控疫。
據財新網報導,廣東省財政廳此前向省「兩會」提交預算報告,顯示省各級財政在2020年和2021年投入疫情防控分別為302.78億及453.76億元。
2023年廣東省「兩會」中,廣東省財廳披露最新報告顯示,2022年投入的疫情防控資金為711.39億元,即3年來廣東省各級財政累計投入1467.93億元於疫情防控。(中央社)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