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恆大風暴掀憂慮!大陸地方政府另尋生財管道「恐陷亂象」

作者 台灣銀行家
發佈時間:2021/11/17 21:58
最後更新時間:2021/11/17 21:58
恆大財務風暴引發大陸當地政府擔憂。(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恆大財務風暴引發大陸當地政府擔憂。(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作者:陳雅莉

【台灣銀行家】全球金融界密切關注恆大違約後續發展,尤其是中國政府處理態度動見觀瞻。目前中國大陸內部認為恆大事件解決方式是拆解並出售旗下子公司,例如商討出售恆大汽車和恆大物業部分股份,而地方政府則以維穩優先。
 

中國大陸恆大集團爆發債務違約,不但使放款單位和部分銀行陷入呆帳陰霾,更對中國金融體系帶來嚴峻挑戰。目前全球金融界正密切關注此事件後續發展,尤其是中國大陸政府處理態度動見觀瞻。

堅持匿名的知情人士表示,中國大陸政府目前還不想介入。據悉,中國大陸金融監管單位已告誡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盡快解決公司債務問題,強調必須避免經濟震動。市場關注恆大危機究竟會引發多大的連鎖效應,是否會成為中國大陸的「雷曼事件」。該知情人士認為,應不至於重演雷曼風暴,畢竟中國大陸政府仍控制著銀行。

大陸房地產飆漲多年。(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全力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中國大陸房地產失速飆漲多年,許多銀行把房地產包裝成理財產品,並保證剛性兌付(信託保證投資者本金及收益),引發一窩蜂投資熱潮。許多投資人紛紛解定存,把錢投入理財產品。但其實銀行發行理財產品,本質上是房地產,加上多層嵌套(兩種以上理財產品相互投資),產品結構複雜,資訊揭露不明,所以潛藏高風險。

為整頓金融亂象,中國大陸政府決定出手管制理財產品。2018年,中國大陸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銀保監會」)先後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簡稱《辦法》),全力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避免發生類似雷曼事件。

本篇特別跨海專訪中國大陸某銀行高管表示,2018年市場風向開始轉變,此兩項規定禁止銀行銷售理財產品,不准剛兌、嵌套和監管套利(規避金融監管而謀取額外利益),以期降低信貸比重。同時要求銀行必須在2020年底限期改善,後來又延至2021年底。今年9月恆大違約未支付8千多萬美元離岸利息及恆大理財產品逾期未能兌付之前,大多數銀行的舊理財產品都幾乎完成改善,也不能推出新理財產品。

知情人士推估,這次恆大出事,應只有表列項資金可能受影響,因為《資管新規》、《辦法》兩項規定發布至今,大多數銀行已著手處理舊理財產品,所以恆大信貸資產轉包裝成理財產品的占比已縮減不少。

2020年底,中國大陸政府嚴控房地產市場,不准銀行綜合授信,嚴禁資金以各種形式繞道進入房地產市場。其中,三道紅線是中國大陸監管部門對房地產業畫出的三道指標,包括扣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一旦超過就踩到「紅線」,未超過則視為達標。此舉等於也斷了恆大長久以來賴以生存「高周轉」、「高負債」和「高槓桿」的三高模式。

據了解,曾有一家大型電動車廠到某商業銀行辦理綜合授信,提出100億到200億元人民幣計畫。經該銀行調查後,得知車廠打算成立地產公司興建員工宿舍,於是拒絕批准融資。顯見,在中國大陸政府從嚴監管下,銀行不能新增房地產貸款。
 

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加大


多年來,中國大陸房地產政策仿效香港作法,由地方政府切割地塊,對外公開招標,將土地經營權賣給地產開發商。其結果是,地方政府財政預算因土地銷售收入而獲得挹注,可用於發展基礎設施和社會保障,中國大陸得以實現GDP高增長。因此,只要地價上漲,地方政府、建商、投資人也會受益,三方皆大歡喜。

 
中國大陸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大陸全國賣地收入達8.4兆人民幣,占全國財政收入18兆元人民幣中的44%,更占地方財政收入84%。地方政府財政長期依賴賣地收入,該問題惡性循環,難以戒斷。除房地產外,中國大陸政府似乎沒有維持經濟成長的其他辦法。

該名高管表示,地方政府官員有升官需求,例如從市長升遷到省長,取決於對GDP增長貢獻度多寡。若要快速提升對GDP增長貢獻度,尋求企業投資興建工廠,還要考量諸多因素,緩不濟急。鋪橋造路、炒房地產,可直接促進GDP增長,有助於地方官員升官。

但地方政府財政吃緊,於是成立地方投資融資平台(即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從銀行或金融市場融資,用以進行與城市化相關的各種開發建設。其中,包括土地一級改造(含徵地、拆遷、安置、補償、整理土地)。土地使用權售出後,開發商將得標金匯入地方政府帳戶,再轉至地方投資融資平台,然後再還款給銀行。過去十餘年,房價一路飆漲,大家都相信投資房地產穩賺不賠。銀行雖有放款上限,但因保證收益,也樂於借貸。

該名高管指出,土地銷售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財政來源,但隨著恆大債務危機惡化,加上中國大陸監管機構調控房市,料令開發商不願購入更多土地,地方政府財政因土地銷售速度減緩而陷入壓力。

此外,今年6月中國大陸財政部等4個單位發布通知,將超過8兆元人民幣的地方賣地收入全劃轉國家稅務部門徵收,河北、內蒙古、上海、浙江、安徽、青島與雲南省7地自7月1日起開始試行,2022年1月1日起通行全國。此舉意味著地方政府將失去賣地收入來源的「小金庫」。地方政府一旦失去土地財政的支配權,就會想其他方法獲取經濟利益,未來棚戶區(城鎮危舊住房)改造、強拆房屋的情況恐會越來越多。
 

銀行提列損失和貸款展延


 
恆大財務風暴引發國際關注,不只投資人擔心血本無歸,恆大集團主要的貸款銀行面對短期內貸款無法回收的情形,也不得不做出應對。根據恆大2020年底交給政府部門的信件,恆大負債涉及超過128家銀行和逾121家非銀行機構,包括光大銀行、華夏銀行、中國大陸銀行、建設銀行、廈門銀行、南京銀行,甚至民生銀行是對恆大曝險最大的銀行之一。

不過,多家銀行近來持續與投資人溝通,強調與恆大業務往來,目前有足額的抵質押品,整體風險可控,以安撫投資人。目前中國大陸工商銀行、中國大陸建設銀行、中國大陸銀行、中國大陸農業銀行、交通銀行等五大行,對恆大的曝險金額並不高,約莫100億元人民幣以下。中國大陸各銀行所持有恆大的貸款,曝險情形在過去一年已經下滑,且多數的貸款餘額都有擔保品或有存單作為保證。因單家金融機構曝險金額不大,整體來看,其風險對中國金融業的影響仍在可控制範圍內。

不過,為因應恆大財務危機,部分主要往來的銀行已為相關貸款計提損失準備,有些銀行則計畫展延短期貸款的期限,並已停止提供恆大新貸款。這些舉動顯示出中國大陸金融機構正為恆大可能倒閉做準備。

預期未來2、3年內,銀行獲利都將用來打銷呆帳。銀保監會首任主席郭樹清之前南下深圳,也透露了政府處理前提是避免中國大陸發生區域系統性金融風險,但恆大可倒閉沒關係。

在中國大陸融資環境中,銀行借貸利率低、風險低。(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P2P與信託公司恐慘虧


在中國大陸融資環境中,銀行借貸利率低、風險低,尤其是國有銀行為主要的貸款機構,包括中國大陸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其次是中農工建四大行,加上中國大陸郵政儲蓄銀行。再者為股份制銀行如招商銀行、民生銀行,然後是城鎮銀行如南京銀行,放款利率逐漸提高。

恆大因無法再向銀行貸款,只能轉向P2P或信託公司借貸,利率高、風險也高。恆大甚至在2015年成立恆大金服,發行理財產品,成為該集團主要資金來源之一。2018年P2P行業出現倒閉潮,恆大金服也遭受波及,被迫整頓。

2019年,恆大金服改名為恆大財富,並未停止銷售理財產品,反而是對自家員工進行層層攤派銷售任務。而供應商貨款方面,恆大以支票、現金各半支付,現金部分還要求反購恆大財富推出的理財產品,其本質即為房地產。

信託公司的資金主要來自同業拆借,或找自家銀行借款後再對外放貸。此次貸款給恆大的信託公司,勢必虧損慘重,而虧損金額規模有多大,值得密切觀察。至於外界關注中國大陸政府是否會出手相救恆大?據指出,華夏幸福出事時,因物業集中於環北京地區,平安保險、平安銀行注資,取得華夏幸福股權。一年多後證明是失敗,華夏幸福仍違約,平安保險、平安銀行慘賠800多億元人民幣,股價狂跌。

恆大物業遍及全中國大陸,地方政府勢力盤根錯節,沒有一家銀行或地產商敢接手恆大物業,更遑論整體接手可能性。目前中國大陸內部認為恆大事件解決方式,其一是拆解並出售旗下子公司,例如商討出售恆大汽車和恆大物業部分股份。而且地方政府以維穩為先,設立恆大建案資金託管帳戶,確保資金用於建案上,竣工後讓購屋者可取得房子,營造工人可領到工資。此外,中國大陸政府已暗示,一旦恆大倒閉,可能會優先考慮國內利益。換句話說,境外投資人全損的機率很高,恐怕只能自求多福。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緊抓話題熱點,與你討論全球大小事!點我追蹤【TVBS Twitter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台灣銀行家月刊

#恆大#信託#房地產#政府#大陸#財政

專欄作者介紹

作者

台灣銀行家

台灣金融研訓院創辦《台灣銀行家》雜誌所涵蓋議題報導領域,除了銀行業、證券、保險與金控,亦對國內外政經社會議題、產業趨勢、金融教育等多有關注。期望藉由深入淺出的內容,協助讀者掌握金融情勢變化、重要政策,以及金融產業發展的最新動向,亦延請知名學者專家為本雜誌執筆撰文,提供深入觀點。期許能成為提供國內金融業與從業人員充實專業知能,提升競爭力,促進金融知識普及與資訊交流之最重要刊物。

看更多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590

0.0878

0.2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