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圍繞兩強,圖為示意圖。(圖/示意圖翻攝自@thonwingp推特)
這數十年來,美國與西方尋求讓中國成為富裕國家所主導全球經濟架構下的夥伴與市場。可如今隨著美中競爭全面升溫,世界貿易與投資圍繞兩強角力而分化的情況越發明顯,全球成長反淪為犧牲品。
根據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在去年秋天達成一項重要里程碑:自40多年前實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開發中國家的貿易量首次超過對美、對歐和對日總和,是目前為止因貿易、科技、國安和其他棘手議題升高緊張之際,中、西雙方分道揚鑣的最清晰跡證之一。
美國繼續透過投資限制和出口禁令加大對中國施壓,而中國則將經濟重心從西方轉向開發中國家,都讓當前世界經濟格局越發分化。分化對美歐的好處是降低對中國供應鏈依賴、減少工作機會流失,但卻存在著全球成長趨緩的重大風險,許多經濟學家也擔心中、西雙方都會嘗到成本高於利潤的苦果。包含蘋果(Apple)、斯特蘭蒂斯集團(Stellantis,旗下有寶獅Peugeot、飛雅特Fiat等汽車品牌)與惠普(HP)等西方大公司正尋求將產能移出中國;金融投資業諸如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也已減少向中國的投入。
● 美企減少赴中投資 中國外貿擁抱南方世界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調查顯示,過去一年超過1/3的美企表示漸少赴中投資或暫緩相關計畫,數量超越去年的22%寫下新高。中國工廠則正以本國或開發中國家的品牌取代西方化學品、零件和機械。2019年中國與東南亞的貿易額已超過與美國的貿易額,目前中俄的貿易額超過中德,很快中國與巴西的貿易額也將追上。中國對外投資現在也多流向印尼或中東等天然資源豐富地區,而不是美國。隨雙方朝不同方向加碼,世界經濟分化趨勢更難扭轉。
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位於紐約的諮詢機構)高級顧問巴爾金(Noah Barkin)表示「世界正分裂為兩個彼此競爭的陣營,且有股各自驅策朝向脫鉤的態勢。這種風險可能隨時間加劇,讓政府間更難以控制。」
● 中西經濟陣營分化 犧牲全球經濟成長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10月指出,中、西方分道揚鑣正好妨礙到今年世界經濟復甦。IMF的研究顯示,若分別以美、中為首的兩陣營更加決裂,恐使全球經濟成長減少達7%。經濟分化將阻礙企業進入利潤豐厚市場的機會、技術和資本共享更困難,從而將抑制經濟成長。對大企業而言成本已然增加,尤其像德國等幾十年來透過向中國出售汽車和高端機械而獲利的歐洲國家。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數據顯示,隨本土品牌茁壯,福斯(Volkswagen)和豐田(Toyota)等德、日車商現於中國汽車市場份額只剩約30%,而3年前是近50%。
對中國來說,可能無法單靠己方的經濟陣營提供足夠成長動力,也就很難克服問題,如國內出生率暴跌、債務堆高而陷入長期停滯的風險。中國過去的經濟成功有相當大程度受惠於西方技術與消費模式。一些西方資金正回流美國或墨西哥、印度等地。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資料,墨、印去年吸引到新廠辦投資是中國的4倍。
芬蘭的電動車快充製造商Kempower打算今後5年在美投資4000萬美元,公司執行長里斯蒂馬基(Tomi Ristimaki)表示,因為政治氛圍轉變,目前沒有進入中國電動車市場的計畫;年收進50億歐元的德國堆高機製造商永恆力(Jungheinrich)2020年時原本把中國市場置於優先,如今已換成美國。
● 中國與亞非拉美貿易額 首度超越對美歐日
與此同時,中國大手筆投資印尼的鎳工廠以供應自家電動車產業;科技大廠騰訊、阿里巴巴也在亞、非、拉美擴張。另有中國業者鎖定拉美、非洲的再生能源項目。華爾街日報分析最新中國海關數據發現,亞、非、拉美等開發中市場,目前佔中國貿易總額36%,超過中國對美、對歐和對日貿易額的共計33%。也不過在今夏,對美歐日的貿易份額都還沒被超越。
中國與開發中市場的貿易額激增,一部分原因是中國業者跑到諸如越南、印度、墨西哥等處「洗產地」,以躲避美國關稅繼續將產品銷美。但中國將智慧手機、汽車、機械等產品價格「白菜化」,是把開發中國家消費者自西方同行手中搶走的關鍵。中國的長城汽車去年表示,未來10年將在巴西聖保羅州投資19億美元生產油電與純電車;比亞迪汽車則分別於巴西投資6億美元、泰國5億美元。
中國本土家電製造商美的集團(Midea Group)去年在埃及與泰國開新廠辦,也正在巴西、墨西哥蓋新廠房滿足當地市場;而在中國國內,像元氣森林等本土品牌飲料已能與可口可樂等西方品牌分庭抗禮,華為月前推出的最新Mate 60系列手機也力壓蘋果的新產品。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CPB)的資料指出,中國用於工業生產的進口在2005年達到高峰,但隨中企在製成品的零件與工具上逐漸取代西方製造商,目前中國用於工業生產的進口已減少約50%,反觀出口則不斷增長。
● 中西徹底脫鉤不至於 但分大於合
如若無軍事衝突,中西方不大可能徹底斷鏈。中國低廉的生產成本與龐大消費市場,仍使許多外商難捨。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集團(BASF SE)到2030年將於中國投資達105億美元,星巴克(Starbucks)、雷夫羅倫(Ralph Lauren)、荷美爾食品(Hormel Foods)也持續於中國拓展業務。而儘管面臨政治壓力,與中國有關的企業品牌例如TikTok、Shein等也都仍在美國深耕。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分析顯示,雖然中國銷美的半導體與IT硬體等因美國加徵關稅而大幅減少,但玩具、遊戲和其他未受川普政府時加徵關稅影響的產品,銷往美國的量卻激增。
中方官員表示仍歡迎包含像特斯拉(Tesla)在內的西方投資;美方則形容對中國的政策是「小院高牆」,意思是只會嚴格管制像晶片等敏感領域,敏感領域以外的雙邊貿易與投資仍保持。
牛津經濟公司(Oxford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史雷特(Adam Slater)表示「我們正處於方興未艾的時刻,當前的確存在一些『脫鉤』勢頭,後面還有的瞧。」(中央社)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3/11/04 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