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葵颱風易變「空心颱」 中媒:因2原因路徑難測

編輯 丘力龍 報導

2023/09/04 10:45
中國中央氣象台分析,海葵預計將在5日上午於福建漳浦至廣東惠來一帶沿海登陸。(圖/翻攝自《中國天氣網》)

海葵颱風今(4)日清晨已減弱為輕度颱風,然而3日晚在高雄梓官出海後,今(4)日凌晨4時又在高雄左營二次登陸,拉長影響台灣時程。中國中央氣象台分析,不排除海葵將登陸閩粵地區,不過「先登台再登陸(中國)」的颱風路徑難以預測,主因與台灣地勢、氣旋中心驟變有關。
 
根據中國天氣網,中國中央氣象台分析,海葵預計將在5日上午於福建漳浦至廣東惠來一帶沿海登陸,登陸後向偏西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中國新聞網指出,蘇拉颱風才剛登陸中國,加上海葵影響,福建沿海3日晚間到4日也出現局部暴雨,福建海事局已啟動防颱風Ⅱ級響應,共停航70條客渡運航線、客渡船170艘、104個水上施工作業項目也停工。

 



二次登陸颱風特點
 
澎湃新聞報導,中國中央氣象台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首席預報員周冠博指出,當颱風登陸台灣時,因受中央山脈影響,易在台灣西側產生低壓,導致原來的氣旋中心消亡,被新的氣旋中心取代,從而改變路徑,因此較難預報。
 
 

他分析,受台灣中央山脈影響,颱風登陸台灣後往往強度削弱較大,二次登陸中國閩粵沿海時強度不會太強。加上台灣海峽的「狹管效應」,福建沿海大風一般出現在登陸台灣前,而當颱風再次登陸福建時,風力相對較小。此外,颱風登陸台灣後,一般會受到乾空氣影響,容易產生「空心颱」,強度明顯減弱,颱風中心的風力較小,而四周風力較大。
 
周冠博示警,海葵正在多種力量「撕扯」下緩慢前行,不僅路徑依然存在不確定性,還可能導致「強降雨持續時間較長、強度大」,仍需保持警惕。
 
而上一個「先登台再登陸」的颱風是2019年的白鹿颱風,據統計,1949年以來,這樣的颱風總數達68個,其中包括莫拉克、楊希、龍王等讓人印象深刻的颱風。


多颱共存並不少見
 
除了海葵外,第9號颱風「蘇拉」於9月3日強度逐漸減弱,而在西北太平洋,第12號颱風「鴻雁」也已生成。中國中央氣象台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聶高臻表示,全球各海域均存在「多颱共存」現象,其中西北太平洋最常出現。據統計,2000年至2022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出現62次「3颱共存」情況,平均每年出現2.7次,以8月份最多。
 
聶高臻解釋,颱風多發生於熱帶輻合帶,當熱帶輻合帶向北推進,此時大致呈東西走向,來自赤道的西南風和北邊來的東北風相遇、輻合,在這條東西走向的輻合帶上,常常會先後或同時生成多個颱風。
 

◤富邦全民線上跑,立即參賽◢

👉日常輕鬆跑步就能領樹愛地球

👉立即參與抽Gogoro等永續大獎

👉全台8大跑步地點等你來解鎖


更新時間:2023/09/04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