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出現缺電危機,加上喊出2030之後開始減排的口號,再生能源發電的綠色商機正夯,現在大陸各地不斷推廣農電或是漁電共生的模式,在太陽能板下方養魚、種稻。既不影響農漁業生產,又能增加太陽能發電面積,減碳的同時也能夠拚經濟。
太陽能板幾乎占滿整片水塘,不只能吸收從天空放射出來的乾淨能源,水裡還有豐富的生態。
漁民:「花鰱。」
像這樣把農漁業跟太陽能發電結合的互利方式,在全球各地成為綠能新趨勢。架高的太陽能板底下養魚,同樣的面積能有兩種經濟活動,怎麼看都是最划算的發展方式,能源業者跟養殖漁民達成協議,用租借的方式經營。
江蘇聲宿遷市村民 周金飛:「一年一畝地一千塊錢(人民幣)家裡有十幾畝地。」
漁光一體泗洪項目站長 李曉斌:「今天魚也賣結束了,賣得還不錯,大家也辛苦了,給你們發點獎金。」
原本一年裡只有四個月才有賣魚收入的村民,如今直接受雇於能源業者,每個月都有工資可領,負責在太陽能發電站裡養魚。同時還得學習電站專業知識,一起協助管理。
江蘇聲宿遷市村民 劉達:「第一件事先看柱狀圖,確定是哪個支路問題。」
光是這樣一大片魚塘,就有兩座太陽能發電站,一天的發電量就能達到81萬度,不算漁獲的收入,就有四十萬人民幣的進帳,目前累積發電量已經超過7.2億度。
太陽能發電業者 邱艾松:「就像我們這樣一個產業園相當於一年碳減排是18萬噸再換算一個角度就是說我們的燃煤換算過來它會減少9.6萬噸的燃煤。」
要開拓太陽能發電廠,日照充足是基本條件,業者通常會選擇像這樣的魚塘,或是不夠肥沃的荒地,江蘇連雲港市的這片發電廠,一開始也是利用這種概念在經營。
江蘇省連雲港市村民 李正東:「(那時)這塊地裡面草長得兩米多高,『原來這個地方也沒有地種沒有?』沒有,當時沒人敢要,『就是荒著?』荒的全部都是草,沒人敢要,『周圍老百姓也不來開荒種植沒人敢要?』人走進去都看不見人。」
太陽能電廠興建之後,不再是雜草叢生的荒地。但太陽能板底下的作物,卻是無心插柳,當地農民2017年開始試種各種農作,沒想到今年試種水稻,竟然冒出金黃的稻穗。
江蘇省連雲港市村民 李正東:「這地是砂漿土不適合種水稻,沒有水,大家都認為不會成功,我認為就能成功我就試試看,現在成功了。(跟太陽能板)有關係能透過太陽光又保墒(保持水份)。」
原本的廢地也能大翻身,全靠太陽能板,以往稻米得在水田裡生長,但有了太陽能板遮擋,減少土壤水分的蒸散,晚間太陽能板還能幫稻田保溫,因此出乎意料之外,稻米長得特別好。
江蘇省連雲港市村民 李正東:「(每畝產量)一千兩百斤,『像你這個品質賣價多少?』一塊三(人民幣)一斤,『稻子嗎?』能賣1600塊錢(人民幣)一畝。」
太陽能板底下種植作物,不見得都能符合經濟利益。就怕沒辦法相得益彰,最後落得兩敗俱傷,業者跟各地農民只能一試再試。
江蘇省連雲港市村民 李正東:「一個水稻、一個大豆、一個玉米、一個西蘭花(花椰菜),西蘭花(花椰菜)就是說我試驗要是成功了 我就能賺大錢了。」
不只種稻,山東臨清的太陽能板底下,種了紅通通的辣椒,浙江則是在太陽能板下,蓋起溫室種植菇菌。在創造環保能源的同時,還要維持農作收入;甚至還有機會在碳交易市場,再賺一筆綠色商機。中國大陸力拚能源轉型的同時,算盤打得精,減碳與經濟發展都想一手抓。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1/11/19 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