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垃圾發電 堆建外海人工生態小島

記者 俞璟瑤 報導

2021/07/09 13:51

疫情當中,口罩等一次性用品大量增加,成為棘手問題。地小人稠的新加坡自有一套垃圾處理方式,當地四座焚化廠,在處理垃圾之餘,還能協助發電;垃圾焚燒之後的灰燼,也被運到外海堆建成人工島嶼,四周甚至有紅樹林、珊瑚礁環繞,完全不像是垃圾掩埋場。
 
白色半透明物體在珊瑚叢中間漂浮,但這些不是水母,而是疫情期被隨意丟棄的口罩。廢棄口罩淹腳目,浮沈於山川大海估計過去一年光是亞洲國家, 因為使用過的口罩,就多出151萬噸塑膠廢棄物,由於口罩屬於醫療廢棄物,多數無法獲得妥善處理。

 

 
世界銀行專家 卡札:「因為新冠肺炎,醫療廢棄物增加四成,通常是最貧窮地區因為缺乏廢棄物處理系統而最受衝擊。」
 
成千上萬噸的廢棄物成了頭痛問題,地狹人稠的新加坡,每平方公里有將近八千人,全國五百七十多萬人一年製造的垃圾量大約是700萬噸,其中將近六成透過回收,重新賦予新生命,剩下的就會送到四座焚化廠處理。
 
大士南焚化廠經理 江國華(音譯):「每天平均有六百輛垃圾車會運載垃圾來到大士南焚化廠,把廢棄物倒進地下儲存槽中,起重機再抓起垃圾放進焚化爐。」
 

 
經過攝氏850到1000度的高溫焚燒,垃圾量會大幅減少大九成,一天大約能處理三千噸垃圾。高溫燃燒的能源,也沒有被浪費掉。
 
大士南焚化廠經理 江國華(音譯):「利用燃燒廢棄物所得到的能量,把水轉換成水蒸氣 ,這些水會轉換成高溫高壓的蒸氣就能推動渦輪引擎來製造電能。」
 
目前新加坡四座焚化爐,能夠提供當地2%到3%的電量,現在還準備再興建第五座更大的垃圾發電廠。至於最後剩下的灰燼,就會利用駁船搭載到南方外海的潟湖掩埋。
 
實馬高垃圾掩埋場經理 李戴斯蒙:「事實上這裡有兩座小島,錫京和舊實馬高,兩者組成眼前這一片350公頃的實馬高島垃圾填埋場。」
 
每天大約兩千公噸的無機灰燼就從本島,運到這裡來,讓小島面積不斷擴大。
 
CNBC記者:「卡車會將灰燼倒進潟湖裡的特定儲存格,為了防止外漏,避免岩石堤防外的海水受到汙染,周邊有防滲透膜和一層海積黏土做防護。」
 
雖然是垃圾掩埋場,但灰燼和潟湖裡排放出來的水,都經過處理及管控,讓小島擁有自成一格的獨特生態環境。
 

 
實馬高垃圾掩埋場經理 李戴斯蒙:「如果你在實馬高島到處走走,會看到周邊很多紅樹林,還有漂亮的珊瑚礁,證明了掩埋場的運作對當地沒有不良的影響。」
 
不過潟湖終究也有填滿的一天,預估到了2035年,6300萬立方公尺的實馬高掩埋場,就無法再接收更多的無機灰燼,現在新加坡政府也在想辦法延長掩埋場壽命。
 
實馬高垃圾掩埋場經理 李戴斯蒙:「我們採用的另外一個策略是考慮回收爐底灰的可行性,也就是新生沙,比如說可以用在非結構性混凝土。」
 
像是休閒娛樂社區淡賓尼天地,四周的人行道就是利用這些新生沙來鋪設。各種環保回收新招式,新加坡準備在2030年之前,讓垃圾量再減少三成。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更新時間:2021/07/09 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