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研究發現,香港孩童憂鬱傾向比國際平均高出10%。(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在香港進行一項調查指出,香港地區的孩童比其他地方的同齡小孩「更不快樂」。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研究人員釋出的統計表示,香港學童的生活滿意度及健康水平遠低於國際均值,且有憂鬱傾向的人數更高出其他地方的 10%。
中文大學研究人員首次在香港進行《學齡兒童健康行為調查》(HBSC),共蒐集約5300多名11、13、15歲的學生數據。經統計分析後,在滿分為10分中,當地學童的生活滿意度為6.97,而國際平均值為7.8。研究也發現,只有15.5%的受訪兒童認為自己的健康狀況「非常好」,對比國際平均36.3%有相當大的落差。
憂鬱方面的國際平均指數為29.3%,香港兒童卻高達39.8%。專家進一步分析,來自富裕家庭的孩子在生活滿意度,及自評健康描述上的得分,都高出貧困家庭的學童許多。在生活滿意度上,富家子弟平均為7.47,而貧童則只有6.44。自評健康描述方面,則是2.86對比貧童的2.64。
專家表示,學生與父母間溝通困難問題及缺乏運動,是影響他們「生活幸福感」低落的關鍵因素。香港學童中「完全不運動」的數目是國際平均的5倍之多,且許多家長因為忙於工作,會透過聘請外人協助照顧小孩,但也容易因此出現親子之間的溝通障礙。因此建議家長,可透過定期與孩子一起運動,增加親子互動時間,也可加強孩子體能上的鍛鍊,提升孩童身心健康。
專家在發布報告時特別指出,部分學童可能透過新聞或周圍的大人,感受到社會負面的政治情緒,加上在疫情期間,許多學童都改為居家線上課程,不僅因為見不到朋友感到沮喪,也因為香港的「劏房」問題,增加生活環境的壓迫感。
更新時間:2021/06/08 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