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父母觀念】離開家是獨立還是不孝?

作者 HY Chan

2017/02/02 16:29
▲示意圖/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大學的時候,曾經修過西方思想史相關課程,其中老師提到西方人和東方人對於子女的概念大相逕庭。當時,不以為意,可是隨著我接觸的西方人越多,越深有同感,確實,這兩邊的社會對於親權的概念有所差異。

著名的思想家洛克,曾經提出生命、自由、財產的概念,其影響西方社會之深遠,但其實他對父權(Paternal Power)也有明確的定論,這個定論也造成東西方親權的不同。

在洛克定義的父權裡面,年齡和理性讓人自由,延伸來說人們隨著年紀增長和自身知識可以有決定自己人生的自由,而且父親的權利只是暫時的權力(對於小孩的控管)、父權不及於孩子的生命、自由和財產、小孩是上帝的作品(非人的財產)、父母對小孩有義務去教育養育小孩,但是其監護人而非主人。

在這樣的思想遠播下,可以發現西方的父母在孩子成年後,通常不再養育他們,他們必須打工或貸款,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在東方的思維下,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樣的父母是不是太狠心了,為何不繼續幫助自己的孩子?但其實小孩因此也得到完全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成年後,他們就是真正的成年人,父母不太會干預他們的決定,也要他們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因此亞洲社會常見的媽寶,在西方其實不太常見。

後來,在世界各國遇到許多來自西方世界的人們,我才發現,父母的看法確實不同。剛去新加坡交換的時候,班上有個新加坡女孩問我,會不會想家,來這邊半年必須要跟家人分開這樣。

當時,很驚訝於她的問題,心想這不是飛個四五小時就可以到的亞洲區域嗎?接著,再有其他新加坡人問我,我就習慣了。反之,班上許多的歐洲人、美國人、澳洲人,完全不會問類似的問題,大家討論的常常都是接下來還要去世界哪裡闖蕩、碩士要去哪個國家念,或者工作地點要選哪個國家。

在西方,孝道似乎不是一個明確的概念。和那些西方朋友深入聊天後,他們告訴我,父母對於他們需要遠行尋求更好的學歷、工作和人生經歷,都是支持的,因為那是他們的人生,只要是對自己想做的事情,父母都會支持,而且父母通常都會尊重他們所做的任何決定,也不會覺得待在父母身邊就是讓父母開心。

反之,在亞洲,常常會被詢問,這樣拋棄父母去遠方發展是否不孝?父母也常常無法尊重或支持小孩成長後的決定,甚至會覺得自己的意見不被尊重,或者出現小孩長大翅膀硬了就管不動的想法。

當然,這可能跟我們父母繼續金援孩子至成年後有關係,畢竟拿人手短嘛。父母覺得金援你,就理所當然地可以繼續支配你的人生。在社會觀念下,就算沒有金援,他們還是可以決定你的人生,因為他們是一輩子的父母長輩,而父母更覺得他們生你、育你,就可以繼續這樣做。

曾經和新加坡友人討論去國外工作的事,當時朋友說他很擔心父母的反應。雖然他得到一個很好的升遷機會,可是地點卻在十幾個小時外的西方世界,他很想出去闖蕩,但是怕父母無法接受他的想法。

同桌的白人朋友,卻一副無法理解的反應,反問我們為什麼父母不支持我們成年後願意為自己人生負責的任何決定?這位西方的朋友告訴我們,如果是在西方世界,他們一定會很興奮的和父母說這個好消息,父母也會支持他們,因為這是小孩想做的事,就算父母覺得不好,也還是會尊重、祝福他們所做的任何決定,畢竟他們已經是成年人了,不太會去干預或者想要改變他們。

個人覺得,世界在變動,我們也必須要改變自己的觀念,尤其是未來的世界更是充滿各種海外求學、創業和工作的機會。我們不能再將小孩視為自己所生的財產或資產,好像不動產,可以隨時決定何時要買賣,完全操之在手。

雖然許多父母因為他們的成長背景或者社會觀念,已經不太會做更動了,但是我們仍然有機會去尊重我們的孩子,支持或祝福他們任何想做的決定,當我們有一天可能成為別人雙親的時候。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規範看這邊!

更新時間:2017/02/03 11:32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HY Chan

  • 「從台灣師範大學、北一女中畢業。旅居新加坡兩年,在新加坡管理大學SMU交換半年,之後在當地外商工作一年。曾在日本愛知大學當交換學生,也曾在義大利NGO實習,2016德國學德語;2017荷蘭讀碩士,足跡踏遍30國,持續增加中 !」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