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02
  • Feb
  • 2017

非重北輕南!政府不願為屏東建高鐵的3大主因

作者 尚恩

2017/02/02 17:13

數年以來,屏東縣極力爭取「高鐵南延」,趁著520民進黨重回執政、屏東人當上總統,相關議題又再次浮上檯面。

縣長潘孟安指出過去幾次重大交通建設,中央都忽略了屏東縣的整體發展;強調高鐵是百年建設,不能夠再次忽視屏東縣民的權益跟屏東縣的產業發展;甚至有聲音指控中央政府「重北輕南」、「傷害屏東人感情」。

●交通建設:回應經濟發展需求 VS. 帶動經濟發展

 

究竟交通建設應該要「回應當地經濟發展所產生的運輸需求」,將建設資源花在真正有運量需求的地方,還是應該負起「帶動經濟發展」的責任,透過交通建設,讓尚未充足開發的縣市吸引更多投資人目光?

這二者的選擇不是零和遊戲,在交通建設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不可能忽視人口稠密的都市需求,專注鄉村發展,也不可能讓鄉村自力更生,讓政府資源完全服務都市人口,所以針對「高鐵南延」,勢必得從這兩個不同的方向進行評估。

人人都會說的觀光效益,到底存不存在?

1.墾丁觀光人次減少,高鐵潛在旅客基數降低

屏東縣最大的觀光客集中在墾丁國家公園,但從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公開的資料(整理如下圖)可以看出,自2016年320民進黨勝選、520就職之後,中國遊客的數量因種種政治因素銳減,讓墾丁國家公園16年各月份人次表現差距越來越大。

墾丁觀光產業受到政治因素影響是不爭的事實,但同時也反映出過度倚賴中國遊客的問題,甚至造成觀光品質下降、排擠他國及台灣本地遊客,遊客數目已遠不及過去屏東縣千萬人次的輝煌時代。因此,以現階段屏東縣觀光人潮推估,真正能夠帶給高鐵營運收益的旅客基數已大不如前。在評估是否設立高鐵屏東站時,這樣的環境變化必須考量在內。

2.墾丁難在維持現有觀光品質前提下,吸納更多旅客

其實屏東縣並不缺乏觀光資源,但以過去千萬人次的流量來說,多被詬病觀光觀景點間銜接不易,造成過多觀光人潮聚集在墾丁國家公園,不只造成環境破壞,同時也降低了許多人想來屏東旅遊的意願。因此,即使設立高鐵屏東站,在尚未改善縣內景點銜接與交通規劃的情況下,效益也相當有限。

3.考量建設成本及交通習慣,高鐵收益有限,甚至排擠當地觀光收益

 

目前Google Map本來就建議搭乘高鐵至左營站,再換乘其他交通工具前往墾丁,因此未來如果高鐵設立屏東站,額外的收益只包含左營─屏東路段;考量到建設成本,且顧及旅客購票意願,票價收入未必能產生實質營運收益。

此外,現有開車至墾丁的客群亦較難轉換搭乘高鐵,主要原因有二:開車具有較大彈性,可以沿途停靠,增加旅遊趣味與行程彈性;若一開始因為價格因素未選擇搭乘高鐵至左營站,亦不可能在屏東站通車後改變消費習性。

且一般前往墾丁旅遊的旅客特性是減少交通開支,以時間換取金錢,屏東站通車後改變消費習性的可能性較低。退一步說,若遊客真的選擇以高鐵前往屏東縣觀光,未必對當地是正向影響。龐大的交通費用可能排擠遊客能夠在當地消費的預算開支,反而造成當地觀光人均消費降低。

●交通建設不是萬靈丹,更不是政治牛肉

高鐵所擔當的運輸角色,是快速運輸大都會區(北中南)的快速幹道,唯有大城市間的運輸量及客群(商務客為主),才有能力負擔高價位的快速移動,而城市之間以及城市之內的運輸,就要倚賴其他交通工具(例如台鐵、捷運等)。

速度相對較慢,但也因此線路鋪設可以更稠密、滲透到城市之內的各區,讓縣內的移動更順暢。若以這個角度出發,屏東縣爭取高鐵的正當性並不存在。

以新三站(苗栗、彰化、雲林)為例,當初是地方政治人物積極爭取設立,但未審慎評估設立的效益,也沒有配合高鐵站選址設立與市區銜接的轉乘載具,淪為地方政治籌碼,造成設立至今人次表現較他站嚴重落後(見下圖)。2016年三站日均(360天計)進/出站人次最低的彰化站只有1,476人次,最多的雲林站亦只有2,827人次,全年人次占高鐵運量排行墊底。

2016年7月通車的南港站也完全沒有做到分散台北站人潮的作用,日均僅2,222人次;高鐵公司在設立南港站時,未充分考量南港地區旅客特性,以及高鐵南港站對其他地區旅客的易達性,造成南港站運量閒置。

屏東縣政府以加速產業發展為號召,要求中央設立高鐵屏東站,但此種快速運輸應作為連接大都會區的快速通道,而不應作為新市鎮開發的工具;新三站殷鑑不遠,政治人物未詳實檢討地區產業發展藍圖與通勤需求,就要求最新最快的交通技術,卻造成建設資源閒置。

●高鐵不是正義問題,恆春還不需要高鐵

地方發展,並不是單靠交通升級就可以達成的:設立重點產業的相關教育單位,連接產學與人才供應、提供基本生活機能設施、除鐵道交通之外,完善設計縣市內公路、省道、縣道交通等等都是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區區設置高鐵站,只是提供外地旅客、投資人「前往該地的方式」,但若縣內沒有完整的發展藍圖與環境,就等於沒有給予他們「前往該地的理由」。

 

就交通面來說,屏東縣需要的是改善縣內各區之間與臨縣之間的交通設施,包括增加台鐵班次、縣內公路路網密度,以及區域間的轉乘工具,提高屏東縣內交通便利性,並降低到達高鐵左營站的時間,而非直接要求設立高鐵屏東站。

高鐵本就不應該是人人都能享有的基本權益,做為連接大都會區的重要幹道,目的是快速降低南北運輸時間的交通工具,即使設立屏東站不會增加站間運輸時間,亦不應該以所謂「正義問題」、「傷害屏東人感情」等理由要求高鐵設站。建設資源可以做更有效率的配置。

就觀光面來說,因中客人數降低,屏東縣必須改變觀光產業的特性與品質,強化在地特色,整合縣內各式觀光資源,規劃流暢的接駁交通,建構完善的觀光地圖;交通部長賀陳旦也表示,未來國內交通建設須考量生態環境,而非僅僅追求速度,讓結合生態工法的交通建設成為觀光特色之一。因此,交通建設尚不完整的屏東縣,反而具有更大的可塑性,可以結合觀光資源,發展在地特色。

屏東縣目前積極發展綠能產業,透過縣府與中央協調建設資源,促進產業升級,屆時配合優化後的地方交通建設,方能吸引資金與人才,扭轉屏東縣人口外流、老化的危機。交通建設是百年大計,追求最新最快的運輸工具,未必最適合地方發展,仍須要考量地方產業、生態、生活等不同因素,做長遠的規劃。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規範看這邊!

更新時間:2017/02/03 17:00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尚恩

喜歡用開放的態度討論一切,相信透過思考與閱讀能夠讓世界更美好,讓邏輯與理性能夠引領自己做出對的事,並讓自己有一點點貢獻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