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應該生孩子嗎?揭日本社會不友善的生育環境!

作者 愛在三采

2016/08/23 10:17
▲示意圖/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作者/下重曉子:NHK資深女記者,也是社會觀察作家,個人書中就常見的家庭及社會問題,深入探討並剖析,《家人這種病》於日本出版後瘋狂銷售超過600,000本,並榮獲日本2015年度暢銷書第3名,是最具話題及爭議性的「社會議題」大作。)

今後政府的施政重點是鼓勵女性就業。在促進女性人才活用於社會這方面,日本確實比較晚,在先進國家中,更是相對落後。

我大學畢業後就一直工作到現在,我剛開始進入NHK這個大公司時並沒有男女雇用機會均等法13,育嬰假制度也沒有像現在這麼完備。

在職場上男性性騷擾的話語已經司空見慣,他們對於有點疲憊神態的女性就說:「昨天晚上是不是玩太晚了啊?」,對於已婚女性就會說:「還不辭職啊?妳先生沒有說什麼嗎?」,對於懷孕的女性更會說:「挺著大肚子,還來上班呀。」職場女性都要忍耐這些語才能在職場上生存。我因為個性比較粗枝大葉,所以左耳進右耳出,不把這些話放在心裡才撐到現在,但有些女性卻因為這些話而辭職了。

不知因此而流失多少女性人才,我覺得非常可惜。

如今這種事雖然減少了,但是少子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日本政府開始想方設法提高生育率。但我常覺得政府的政策很任性。我覺得這不是為了國民的幸福,而是政府為了國家利益而強行的實施的政策。

戰亂時有句口號叫「增產報國」。藉由大量新生兒的出生來增加人口,徵兵之後送往南方或中國。而女性也參與戰後的後備動員,被賦予在國內製造機械或武器的工作。人口因為國家的施政而增加,也因為國家的利益而喪失。

1947年至49年出生的團塊世代在戰後迅速增加,而今人口又開始急遽減少。我們可以預想到團塊世代的人漸漸成為高齡老人,年輕人將會逐年遞減。而這些徵兆已經出現在一些鄉下地方,年輕人在還沒找到工作的情況下,都聚集到大都市來。

政府希望女性多生育,但卻把打造出好生養、好托育環境的政策一直擺到最後。托兒所和幼兒園的數量不足已經是一種常態,小孩無法托育。政府宣傳說就算有了孩子,也能在工作上獨當一面,有朝一日也能升遷,但是宣傳像是在紙上畫大餅。

即使在法律上男人成為育兒爸爸的環境都整備好了,但實際日本男人不會請育嬰假回家顧小孩。因為長年的社會習慣讓他們拒絕請育嬰假。

女性一旦有了孩子,就會被迫在工作和育兒間做出選擇。如果是我,若想讓工作和育兒並行的話,就必須做出和現在不一樣的選擇。但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工作。有了自己想做的工作,而選擇以工作作為表達自我成就的一種方式,選擇想一輩子工作的友人,在我身邊也不少見。

如果大環境對育兒是友善且周全的,也許我們的想法就會不同。工作能力越強的女性也不會被迫選擇不生孩子。

在北歐,公家機關的長官有半數以上都是女性,而且他們都有結婚。我在芬蘭的赫爾辛基認識的市長是女性,而且她的伴侶更是育兒和家事都親力親為。

以國會議員為例,工作中的主要角色由女性來擔任的例子,在日本是極端少見的。放眼看看全世界,女性首相或總統不勝枚舉,鄰國韓國的總統就是女性。我雖然不期待日本將來也會誕生女首相,但至今為止,在國會議員中曾任眾議院議長的土井多賀子是最接近的例子。或許她所處的時代還太早了,身邊的男性並 不能幫她處理周邊事務,而且那是個被男性偏見所擺弄的時代。前陣子在追思土井議員的聚會上,我深深覺得可惜。

若是國家願意錄用女性,並且希望女性多生孩子的話,那麼打造一個友善育兒的社會環境是當務之急。

在瑞典,女性開始大量投身職場時生育率確實一時降低了,但現在已經回復正常,那是因為瑞典的社會制度與環境能讓女性安心生產,並且還能讓女性順利回歸職場,讓女性力量能充分發揮出來造福社會。

整頓社會整體的育兒環境在日本亦是必要的條件。

>>本文出自《家人這種病》一書  8/26預購、9/2出版

>>來信投稿、閱讀好文都在【T談談】粉絲專頁!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vanchang@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8/23 12:23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愛在三采

  • 思考不同的角度;接納改變的氣度;涵蘊文化的深度;創造流行的彩度 。 我們不曾懷疑,一本書的力量,可以改變全世界。 出版的路不會有侷限或終點,未來,我們希望能與更多的作者、創作者合作,激盪更多出版的可能,創造更美好的閱讀感悟。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