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若讓妳成了籠中鳥,是誰的問題?

作者 愛在三采

2017/12/13 16:55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圖片來源/Unsplash

年過35的愛菜,持續處於心情低落的狀況,家事也沒有辦法做好,所以接受醫療機構的身心科治療。最後被確診是憂鬱症,持續了半年的藥物治療,但仍然沒有改善。為了探究是否有其他問題,愛菜前來諮商中心。

 

在初次會談(有關過程及背景等諮商前的會談)時,愛菜表示丈夫的工作忙碌,因此兩個孩子的教養責任全落在她身上 。而且,好不容易捱到孩子的狀況終於穩定了,卻因為婆婆中風而不得不把婆婆接過來照顧。

 

丈夫明明還有兩個姊姊,婆婆又不是自己的媽媽,為什麼必須由她來照顧?她內心也曾覺得不合理。

 

她的丈夫晃一,只要一講到和母親有關的事,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很情緒化,他聽不進去愛菜的抱怨,對她說:「那麼討厭照顧我媽,我們離婚算了!」

 

但愛菜只不過是希望丈夫讓她發洩一下不滿,希望丈夫了解她的辛苦,但丈夫卻連讓愛菜發牢騷都不允許,而且動不動就說:「也不想想是誰在養妳?」丈夫把愛菜沒有賺錢養家這件事,當作缺點般地不斷刺傷她。

 

但是,對愛菜來說,她並不是不想工作。愛菜直到結婚以前都在擔任幼教老師,她覺得工作非常有意義。雖然婚後愛菜仍想繼續工作,但是下班回家來不及準備晚飯時,丈夫就會滿臉不悅。

 

新婚時期就曾因此而吵架,正好當時懷孕了,所以她決定家庭優先,流著淚辭去了工作。爾後,兩個孩子出生,再加上照顧婆婆,愛菜每天為家事忙得團團轉。

 

她為了這個家這麼努力,但最近,尤其是老大總是讓她心煩。愛菜說什麼都會頂嘴,讓她想到自己凡事把家庭擺在第一,卻遭到這種對待,簡直太可悲了。沒想到這時竟然發生更讓她受打擊的事。起因是照顧婆婆一事,被丈夫的姊姊挑毛病。

 

婆婆因為肺炎而住院,小姑卻說得一副是因為愛菜照顧不周而引起的樣子。她雖然忍氣吞聲,卻也一肚子氣。而在一旁聽她和小姑對話的晃一,卻沒幫她說一句話,令她很受打擊。

 

從那時開始,她的心情便極端沮喪,也漸漸地做不了家事。這種情況下,連丈夫也發現愛菜的負擔太重,於是,婆婆出院後便進入養護中心,但是愛菜卻彷彿被拿掉電池般,大部分的時間都躺在床上。

 

過去的愛菜絕對不是這樣的人。她的個性認真負責,不論家事或照顧病人幾乎都做到無可挑剔。不僅連小地方都十分注意,教養子女及照顧婆婆的事都寫了日記,除了詳細的記錄,還時常寫下問題點及該反省的備忘。

 

她把從事幼兒教師時所受的訓練,落實在家庭的照顧上。但是這樣的記錄也突然斷了線。就某個意義來說,正因為比別人加倍努力,所以對於小姑說的話,或是自己的孩子不符自己所想的時候,反應也加倍地大。

 

把愛菜逼到無路可走的問題點,一個是愛菜追求完美的性格。如果能稍微降低目標或期待,不要只有滿分或零分,10分、20分也比零分強。她在諮商期間,練習讓自己接納做到50分也沒關係。

 

 

另外一個同時奪走愛菜活力與希望的問題,是她過去從工作中感受到極大的成就感。但是婚後忙碌於養兒育女及照顧婆婆,遠離在職場中大展身手而獲得肯定的經驗。換句話說,無法發揮能力和專業,難以體會自身的價值或成就感。

 

雖然家事、教養、照顧婆婆也非常重要,卻沒有人對自己表達感謝,而認為是理所當然。在日復一日單調的工作中,完全消磨掉她的精力。

 

愛菜認為她總是忍耐又忍耐,卻沒有人感謝她。但是現在她知道其實還有其他選擇的可能性,重新找回希望。她原本失去自信,覺得長久與社會脫節,不可能找到工作。經過諮商後,她改變了這樣的想法,知道事實並非這樣。

 

而後,愛菜開始具體思考如何重新展開工作,她開始打工。剛開始雖然有點戰戰兢兢,但工作的熟悉感重新找回來以後,也逐漸恢復自信。當她無精打彩時,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蒼老,但現在卻判若兩人般地顯得年輕。

 

丈夫親眼看著妻子陷入悲慘的狀態,在一起接受諮商的過程中,也反省自己給妻子過多的負擔、逃避麻煩、沒有給予協助,進而知道協助妻子,同時也藉著妻子開始工作的機會,分擔部分家事,並決定每個月要兩次在外面吃飯。

 

看到美麗且充滿活力的妻子,丈夫也喜形於色。當然,他再也不會說妻子是靠他養活的,反而開玩笑地說,妻子腳步輕快地出門,該不會是在外面有男人了。

 

重新找回像自己的人生

 

這個案例中的愛菜這種狀態,稱為「籠中鳥症候群」。愈是原本在職場上活躍出色、受到周圍肯定的人,進入家庭後成天只忙於家事、育兒,愈容易變得無精打彩,連日常生活都顯得有氣無力。

 

要讓鳥籠症候群痊癒的最好方法,就是放出鳥籠,重新接受外界刺激。不過,長期被囚禁時,很可能會喪失回到外界的自信,無法立刻適應,反而不順利。所以不要一口氣衝過頭,先跨出一小步,等翅膀適應了再振翅疾飛。

 

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方式,很難邁向尊重個人的成熟社會。應該學習個人主義先進的國家(如荷蘭),夫妻各工作三天,家事及育兒平均分攤的方式較為合適,不是嗎?

 

當然,也要考慮個人差異,擅長家事、育兒的人,和適合在外賺錢養家的人各有其差別。

 

不論男性或女性,依個人適合的角色來分擔,也是一種方法。喜歡在外面工作的人,就選擇適合在家擔任協助的人作為伴侶。

 

兩個人都想擔任主角的結果,就是有某一邊會不滿,強迫對方忍耐。這時候,避免兩人發生裂痕,建立穩定關係,進行公平的角色分擔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岡田尊司:精神科醫師․作家․醫學博士)

 

>>本文出自《夫妻這種病》 一書

更新時間:2017/12/13 16:55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愛在三采

  • 思考不同的角度;接納改變的氣度;涵蘊文化的深度;創造流行的彩度 。 我們不曾懷疑,一本書的力量,可以改變全世界。 出版的路不會有侷限或終點,未來,我們希望能與更多的作者、創作者合作,激盪更多出版的可能,創造更美好的閱讀感悟。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