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醫療正義崩壞 我們將承受惡性循環…你該知道的《醫糾法》先賠償再說?

作者 敷米漿

2015/05/12 18:59


▲圖/達志影像

有時候你會不會覺得,好像政府有什麼新政策,光是要把文字看懂就花了很大的心力,但結果你還是一點兒也不清楚呢?前陣子因為一些狗屁倒灶的事,我必須看很多關於起訴書以及答辯書的法律相關文件,我也有這種感覺。

後來我勉強看懂了最近的醫糾法,好像是產生了醫療糾紛,要醫生自己拿出部分的錢來賠償病患。這些年走出了關在家裡寫作的小框框,著實認識了來自各行各業的朋友,每次聽見哪個人是醫師,說實話心裡會有很強烈的羨慕。

通常那些醫生們都是這麼回答我的。
除非你是整形外科的醫生,那可能比較賺錢,否則其實醫生的想像應該要破滅了,我們都是廉價勞工。

是嗎?
我心裡的問號很大,後來慢慢聽說當住院醫師、在急診室輪班的慘況之後,心裡好過了一點兒,也對當年自己沒有那個天份好好讀書,稍微釋懷了一點兒。

我是這麼去想像的。
如果有一天,只要有讀者看了我的小說,結果因為內容太過悲傷導致食慾不振,因此必須休假一天無法工作,那麼他的工作損失必須由出版社以及作家共同負擔賠償。

我的天兒啊,聽起來就覺得很不可思議。
當然這樣的敘述太無厘頭了點,其實比喻得也不太好。
但是我想,對於看病,大家一定都有些許經驗。
你在痛苦的時候,你總希望醫生可以快點解決你的苦難,但是等你痊癒了,其實你也不會特地跑回診所或者醫院去跟醫生至上最深的感謝。

因為你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醫者父母心,醫生就是救人為天職的。
但是隨著醫療糾紛越來越多,動不動就要告醫生,以及對於護理師護理人員的大呼小叫,這個狀況就讓我很不理解了。

我的大姊是護理師,所以我清楚當一個在醫院工作的人,壓力以及疲勞有多麼大。之前我也經常進出病院,不是我自己去急診,就是母親身體不好,還有父親因為車禍在加護病房待了很久,那些日子裡面,偶然我也會很急,急著要醫生或者護士趕快過來救救我,或者救救我父母。

事實上,他們的確在救了。
只是我們著急,而很狀況必須等待結果,很多檢查必須等待報告。
我也曾經遇過讓我當下覺得很傻眼的就醫經驗。
當年我眼睛出了大問題,跑遍了各地的大醫院,在榮總遇到一個腦神經內科的醫師,開頭第一句話就問我是不是想逃兵役。

當時我簡直氣炸了。
後來入伍了、驗退了之後,偶爾會回想起當時的狀況。
其實,醫師的詢問並沒有惡意。
事實上,的確很多人不想當兵,會突然身體出了一大堆的毛病。
而身負檢查的重要任務的醫生,當然也不可以草率。

這樣說起來,究竟是我自己小題大做,還是醫師有問題呢?
或者最重要的,其實是這個社會有著很難解釋的常態;導致醫生現在不得不保護自己,間接地讓整個醫療流程出現盲點,醫療正義也隨之崩壞呢?

我相信只要是人就會有疏忽,就算機器都有出錯的時候。
醫療糾紛也許不會完全消失,而這是人命關天的事。
但是,如果在這個議題上可以多點思量,回歸到真正好的醫療狀態,我想最重要的不是醫療糾紛的賠償,那太可笑了,還沒想正面的改變就要先想彌補的方式,這到底是什麼樣的觀念?

為什麼不先改善醫護人員超時超量工作的狀況?
為什麼不先讓人力充足,不要讓醫護人員過度疲憊,導致出現問題?
為什麼不先檢討健保黃牛,健保的缺失,回歸真正醫療正義?

先解決這些治療根本的問題之後,再來討論發生疏失之後的賠償以及補償,會不會比較有腦袋一點兒呢?

我書念得不多,很多事情我都不懂。
但是我懂一件事。

正面的力量會大於負面的力量。
當想檢討醫療糾紛問題的時候,只想草率行事,卻不去衡量台灣醫護真正的問題,對所有的人來說,都是一種悲哀。

不只是對於醫護從業人員而已。
如同我總會感嘆,有年輕的朋友想以作家當職業,總會有很多人告訴他們,當作家會餓死。那為什麼我還可以吃那麼胖?

會不會有一天,孩子們的志願是,我要當醫生,我要當護理師。
家長會給他一個耳光,告訴他,

「你會被告死,或者累死,幹嘛去醫院工作!」
這樣的社會,好可憐。


--------------------------------------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digireply@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6/21 17:0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敷米漿

  • 敷米漿,網路小說作家,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曾出版《你轉身我下樓》等十餘本書,演講超過一百八十場。大學念了六年,非常勤奮向學捨不得畢業。 轉行當洗車黑手五年,沒出版新作品卻沒停過筆。會一直寫下去,一邊洗客人的車一邊寫。

    延伸閱讀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