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槍決死囚只為止民怨?轉移「政治焦點」?

作者 平禾

2016/04/11 10:11

前幾天,國際特赦組織報告指出,去年台灣槍決6名死刑犯,排名全球第12多,開槍時機有「政治動機」。法務部長羅瑩雪被問到此事,以及是否會因內湖女童小燈泡命案再度開槍。她回答,槍決死囚沒有時間表,國際特赦組織政治動機說法是在扣帽子。我的觀察則是,政治是決定槍決死囚的重要因素。

槍決死刑犯是一個家的公權力,屬於內政事務,但是與國際人權指數掛勾後,變成國際事務,台灣要不要繼續槍決死囚或廢除死刑,面臨國際人權組織的壓力。歐盟議會議員或歐洲國家官員來台訪問,都會表達希望台灣廢除死刑。

但是台灣民意高達70%以上要求維持死刑,伸張社會正義。政府夾在國際和內部壓力下,想要同時滿足兩方的需求,或平息一方的怒氣,減輕壓力,就必須慎選開槍時機。

▲示意圖/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作者/平禾

●開槍,止民怨,息國際壓力

104年5月29日發生龔重安隨機割喉殺死台北市北投女學童命案,民情激憤,反廢死情緒高漲,立委也在立法院要求法務部執行死刑。隔周,6月5日槍響,6名死囚伏法。

此時開槍對內有平息民怨,安定民心,警告想模仿隨機殺人的蠢動歹徒,去化死囚人數三種功能;對外,則以這是順應民意要求,民主政府的功能就是做多數民眾想做的事,平息國際人權組織、團體的責難。這是政治決定開槍時間。

●開槍,轉移焦點

102年4月19日清晨,法務部矯正署將因貪汙罪服刑中前總統陳水扁,從台北榮總病房移往台中監獄附設培德病監。消息傳出,氣得多位民進黨立法委員跑到法務部興師問罪,女立委邱議瑩甚至踹破部長室門板。同日傍晚,槍響,6名死囚斷魂。媒體、民眾關注焦點從阿扁移監轉移到死囚槍決,換句話說,對阿扁移監的關注力道少了一半。

阿扁移監或槍決死囚都需要事前準備工作,可以排定移監或槍決日子,不像車禍或火警是突發事件。既然可以排定作業時間,法務部為什麼不能將兩件大事分開執行,非得安排在同一天?除了轉移焦點的「政治動機」,我想不出更好的解釋。政治考量雖非決定開槍的絕對、唯一因素,卻是重要因素。

更多相關文章,請繼續閱讀蔡英文敢不敢特赦陳水扁?
            雙英不願開槍,槍決死囚機率低?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vanchang@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6/21 17:0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平禾

  • 主跑社會、司法新聞逾20年,喜在案件中找尋富有人性的愛恨嗔痴故事,樂於對新聞事件做深入採訪、調查報導,曾經挖掘多個膾炙人口的新聞報導。

    延伸閱讀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