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刻意操作,柯文哲該如何應對?

作者 張競

2016/03/18 10:00

臺北市長柯文哲面對陸客減少趨勢,公開向對岸喊話,希望能夠維持兩岸善意,避免以商逼政。面對兩岸關係發展,形勢雖比人強,乞憐更顯無方。誠然政治操作足以影響經濟,但若寶島在觀光上確實有其吸引力,大陸操作空間亦是有限。

(作者/張競

多年來兩岸政府相互過招與交手時,臺北動輒指稱北京會祭出多項法寶,試圖藉由間接路線,塑建以民逼官與以商圍政態勢,來壓迫臺北在兩岸會談上讓步;但是此種觀點確實是有些思維盲點存在。

就民主社會來說,順從民意趨向以及照顧產業發展,難道本來不就是政府責任嗎?就算是北京刻意操作,形成政策壓力,政府亦不能用以民逼官與以商圍政,作為否定訴求與推諉回應理由。

兩岸相互較勁取勝關鍵,其實就是在於爭取人心向背;多年來臺北在處理兩岸關係上,由於形勢並不對等,在擬訂政策上,本來就會有些束手束腳。而且在藍綠兩黨制衡政治格局下,兩岸政策更是要瞻前顧後,使得原本得以運用操作之空間與時機,經常在臺北政壇惡鬥內耗中消失殆盡。

這幾年兩岸政策只要是順應人心,照顧民生實際需求,基本上都會受到肯定與支持;綠營就算在表面上極盡污衊能事,反對兩岸諸多往來關係,但在真正當家執政後,還不是要厚著臉皮說概括承受。其實真正原因絕非顧慮北京想法,而是不敢與望之沛然民意為敵。

兩岸問題是項投注在爭取人心競賽,哪個政府能與人民利益站在一起,就會自然獲得更大支持與政策操作空間。誠然政府有其算計,不盡然會與人民訴求完全一致;但是將人民訴求與企業期待,貼上以民逼官與以商圍政標籤,不分青紅皂白將其視為對手統戰操作所致,此種心態其實正是大開民主倒車。難怪人民會對施政無感,更對施政績效統計數字反感。

面對北京所提便民利民方案,臺北必須提出相應配套,運用情勢來導正到對本身有利發展方向。對抗與否定其實並非良策,忽視迴避更是駝鳥埋首於沙。臺北面對北京時,諸多政壇菁英因為選票考量,往往都要先來段激情表態,將對等尊嚴掛在嘴上,否則就後像是示弱讓步俯首稱臣。但是話要說回來,當企業與民眾用腳投票時,面子還是拼不過裡子重要。

目前對岸多項操作兩岸關係樂聲響起,臺北是要以更吸引人心與投資配套方案,在表面上看來隨之起舞,但實質上卻重新掌握主動。還是要在舞池邊擺測字灘,眼睜睜地看著民眾開始迎合節奏,踏上北京所規劃之舞步?而只留下本身孤芳自賞臺灣民主。臺北若未回應人民與企業期待,必然就會在不自覺中被判定出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digireply@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6/21 17:0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張競

  • 中華民國榮民,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

    延伸閱讀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