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三姊弟的啟示

作者 彭蕙仙

2016/01/13 18:18

(作者/彭蕙仙)

「布丁三姊弟事件」在他們的阿嬤輕生獲救、甜品點心坊暫停接單後,熱滾滾的新聞似乎告一段落了,但是畢竟三姊弟的年紀還小,必須持續面對包括經濟在內的各種現實問題;更重要的是,經過這次網路三溫暖般冷熱交錯的人情與人性洗禮,阿嬤與三姊弟將會以什麼樣的心態與心情面對人生路,這一家人的未來毋寧還是相當令人關心的。

布丁三姊弟的遭遇其實只是台灣社會的一個縮影。不少人從「成也社群、敗也社群」的角度來評析這件事情的始末,這樣的觀察固然有其道理,不過,更深一層來看,其實這是台灣人集體性格中的「從眾」特質,再加上社會浮動不安、人人心裡都彷彿有座蓄勢待發的活火山,輕易就可點燃烈愛狂仇,再透過網站的匿名性,因而造成幾乎一發不可收拾的影響。社群網站愛恨交加,眾口鑠金,群眾的情緒變化之激烈如同川劇臉,攸忽間就將他人的人生徹底翻攪。韌性不夠的人,人生可能從此受害受傷,再也回不去昔日的單純;韌性不夠的人甚至選擇走上極端。這樣的案例,近年來台灣可說層出不窮。

台灣人喜歡跟著大家走、「人多的地方比較安全」的想法和行為模式可說根深蒂蒂固。外國人到台灣最感驚奇的「風景」之一就是台灣的「排隊店」,從南到北,台灣到處都有所謂的排隊名店;而每當有些店家要發福袋時,總是早早就有人龍等候……網路上有人說某某人很可憐,大家一呼百諾,各式各樣用得上或用不上的愛心就像疊羅漢一般地堆砌過來;有人又說,這某某人是個騙子,於是譏諷咒罵又排山倒海而來;簡單說,這就是放大版的「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一個人在光天化日之下不敢做的事情,一堆人在電腦螢幕後面就做的理直氣壯,因為「這就是鄉民啊。」鄉民不正是在網路上蒙面排隊的人群嗎。

布丁三姊弟在臉書上說,除了網路,他們還一直接到狂罵他們的電話,心裡非常害怕。3個孩子加上1個老人,要如何承受這忽冷忽熱的社會集體情緒?確實很讓人擔心。

其實,布丁三姊弟這樣的案例,需要的不是網路群眾一時大發慈悲的熱心,網路社群一會兒同情、一會兒起底;一會兒神聖化他們的辛苦奮鬥,一會兒又妖魔化他們的日常消費,這不是愛,而是折磨;這也談不上是好心,至多只能說是湊熱鬧,就好像在街角看到一群人在排隊,後面的人不明究竟也跟著排下去,心態是類似的。

三姊弟的生活、教育和成長之路,需要的是更長遠的規畫和照顧。當政府相關單位或社工組織看到這樣的「社群大戰」時,應該敏銳地發現這是他們應該使力、出力協助的案例,讓有計畫、有穩定資源的力量進來幫助他們;不能任布丁三姊弟之類的個案經過網路社群上沖下洗、左搓右揉後棄之一旁,不聞不問。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digireply@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6/21 17:0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彭蕙仙

  • 資深媒體工作者,從事採訪報導工作30年。曾任《光華雜誌》總編輯;《中國時報》總主筆;「時報出版公司」總編輯等。 目前就讀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博士班。

    延伸閱讀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