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憋、累 跨年即將來的痛 他們皮繃緊

作者 易小文

2015/12/28 11:19

(作者/易小文

再幾天2105年就結束了。大家準備跨年去了,在倒數計時中卻是有些人的噩夢,其中除了工作人員外。記者更是戰戰兢兢地準備卡位,還有很多舞台幕後人員,101的煙火更是每年的重點。

在黃大洲當市長時台北市政府就有跨年晚會。但都沒很大規模當時也沒101的煙火,加上交通不便(當時捷運還在施工)忠孝東路更是塞車的代名詞。直到1995年陳水扁當台北市長才擴大舉行,阿扁市長更是親自穿超人裝炒熱現場氣氛。

記者參加跨年夜並沒有跨年夜的心情而且是噩夢一場,當然這又是大小報人多人少的配置了。首先,舞台媒體區就是舞台前隔一塊給攝影記者使用,就要忍受舞台音響的疲勞轟炸。就算是喜歡的歌星也沒有心情好欣賞,因為這是工作,攝影還要注意不要漏失畫面。其他就照分配位置乖乖卡位,拍101煙火只有象山半山是個好位置。但是很早就被玩相機的攝影用三腳架占了位置,每年還會因為卡位吵架甚至打架。

有些記者就乾脆準備一堆吃的去。因為下午三點多就要去卡位了,直到晚上12點拍完煙火傳完照片才能走。這幾年有些攝影記者乾脆準備烤肉用具、紅酒在現場苦中作樂一番,其他的記者各就各位也是三、四點就要到台北市政府附近停好車。晚了只有人擠人的份。

藍綠議員倒數完 繼續審預算

台北市議會的五樓陽台可以看到101煙火,可惜被附近建築擋住一部分,不然在那邊倒是可以不用人擠人,以前台北市議會審查台北市府的預算都拖到31日還在挑燈夜戰(最長紀錄曾開到元旦下午才通過),快到倒數計時,市議員們不分藍綠都會到門口或是五樓頂跟大家54321之後互道「新年快樂」後,繼續到議事廳開會繼續吵。跑議會的記者跟議事人員也是陪著熬夜。

台北市消防局也是個好地點。位置就在忠孝東路松仁路口大門前也是人潮洶湧,有了往年消防車、救護車被塞在人潮中的慘痛經驗。現在跨年除了在現場待命的人車,一律停在附近人潮少的地方。跑社會的記者都會在消防局二樓記者室待命,從記者室往下看都是滿的人潮,在記者室的記者也會在快12點到頂樓或是靠窗54321一番。

在外面的記者就沒這麼輕鬆了,除了下午就到現場人貼人之外。憋的功夫看你膀胱有沒力了,就在這個時刻,長達七、八個小時的現場待命跑新聞,要上廁所可是要往人潮擠出擠進的,為了避免這困擾有些記者就乾脆不吃不喝,能憋就憋。因此一場跨年晚會跑下來,大家都累慘了。

電視台記者跟SNG車連線等採訪車回公司,繳完攝影機腳架無不癱在坐位上。平面記者則是現場一面開著筆電傳照片,最慘的是,跨年現場每個人都開機,變成手機網路也塞。顧不得報社長官的叫罵聲趕緊找有網路信號的地方發照片,這一找可就很遠了。以前我的慘痛經驗是跨年晚會拍完了背著攝影器材,拖著疲累身子沿途叫不到計程車,當時捷運南港線還沒開通,公車也只延長時間也疏散不了人潮。我就沿路走到敦化南路才叫得到車。到家也是鐵腿了,往後只要拍跨年就在想是不是入錯行。這十年來交通雖然有規劃卻還是抵不過人潮。

藝人這十幾年來也是趕場趕高鐵跟飛機南北跑,以往就有藝人的保姆車被塞在人潮中的經驗,這幾年乾脆跟主辦單位的市府要求交通支援。因此看到藝人坐警車或警用機車鳴笛進入會場可是一點都不稀奇了,這幾年跨年當紅的謝金燕不曉得是不是這樣的靈感創作出大頭安全帽。

交通隊也是噩夢一場,從下午開始管制交通,人潮就陸續湧入。無線電更是忙碌不堪,跨年人數有多少?從台北市捷運局的統計,2006的跨年時有157萬餘人次到2014時達296萬人次搭乘捷運。據統計,市府跨年活動人數更加到118萬人。跨年時達296萬人次搭乘捷運。有好幾次拍完跨年隨著人潮出來看到帶著安全帽的交警很面熟,仔細一看居然是大隊長親自指揮。連大隊長都親自指揮交通了,分局派出所更是卯足勁疏導交通。

跨年夜跨局處都事先規劃好交通避免交通堵塞,當日交通局及警察局都會在信義商圈與台北101附近進行交通管制禁止車輛進入,另外,捷運公司也會向民眾宣導、建議使用大眾運輸工具到達交通管制區。加班的捷運人員都繃緊神經扯大嗓門,目的也是疏散人潮。聰明的都不開車。因為開車一定比走路更累。

有人潮就有錢潮。附近的超商幾天前就準備好人潮所需要的食品飲料等還加派人手,以應付當天的人潮,攤販們也準備飲料熱食會發亮的玩具大發一筆跨年財反正警察趕就走警力也沒那麼多管這些。

一場跨年有人歡樂有人愁。跨年後的垃圾更是少不了清潔隊的人員,在最短的時間恢復乾淨的地面。在倒數計時中有很多人在忙碌著,為了大家的歡樂台北最HIGH新年城。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digireply@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6/21 17:0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易小文

  • 媒體浪人,學攝影卻深深愛上新聞。平面雜誌報社、地方電視台、廣播電台從合法做到地下電台再做到合法電台,也做過賣藥電台,拍過社運紀錄片,喜歡跟同業聊以前的故事。白天跑新聞、晚上幹義消,跑社會新聞超過三十年,自許永遠的「雛記」,永遠的菜鳥記者。

    延伸閱讀

    人氣點閱榜